下临无地 xià lín wú dì
解释:临:从高处往低处看。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形容极其高峻陡峭。
出处: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唐才子传》·胡曾下井投石王勃《滕王阁序》
例句:螭头高拱,上逼层霄;鸱吻分张,~。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下临无际|
接龙:地嫌势逼
相关:
- 不欺地下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修文地下 - 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
- 军临城下 -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天下无双 -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 天下无敌 -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 居高临下 -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 感愧无地 - 无地: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形容对人的感激、惭愧到了极点。
- 愧悔无地 - 羞愧懊悔得无地自容。
- 愧汗无地 - 愧汗:因惭愧而流汗。惭愧得无地自容。
- 扫地无余 - 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同“扫地俱尽”。
- 扫地无遗 - 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同“扫地无余”。
- 措颜无地 - 措:放置;颜:脸,指面子。脸没处搁。形容极其惭愧。
- 无下箸处 -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无人之地 -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 无从下手 - 无从:没有门径或难以理出头绪;下手:着手。指事物头绪杂乱,无法着手处理。
- 无敌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
- 无耻下流 - 无耻:不知耻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绘声绘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耻,低级下流。
- 涤地无类 - 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
- 目无下尘 - 下尘:佛家语,凡尘,尘世,比喻地位低下者。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傲慢,看不起地位低的人。
- 郐下无讥 - 指微不足道。
详解
成语“下临无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下临无地”字面意思为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常用来形容极其高峻陡峭,或者用于形容处境尴尬,无地容身。该成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并且多用于书面表达。
二、成语出处
“下临无地”这一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段文字描绘了滕王阁建筑的壮丽和高耸,其中“下临无地”便是形容滕王阁高峻到仿佛下临深渊,不见地面。
三、成语示例
1. 在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二十一中,有“螭头高拱,上逼层霄;鸱吻分张,下临无地”的描述,用以形容建筑物的雄伟与高耸。
2. 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游雁荡山日记》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俯阈而窥,下临无地。”这里同样是用来形容山崖的陡峭和高峻。
四、近反义词
* 近义词:“下临无际”,也是用来形容非常陡峭或高耸,向下望去仿佛没有边际。
* 该成语暂无明确的反义词。
五、感情色彩与语法结构
* 感情色彩:该成语为褒义词,通常用于赞美或形容事物的壮丽与高峻。
* 语法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或定语,且多用于书面语。
综上所述,“下临无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地势或建筑物的高峻陡峭,以及某些情况下的尴尬处境。其历史出处明确,文化内涵丰富,是古代汉语中的瑰宝之一。
一、成语释义
“下临无地”字面意思为向下望去深得不见地底,常用来形容极其高峻陡峭,或者用于形容处境尴尬,无地容身。该成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并且多用于书面表达。
二、成语出处
“下临无地”这一成语出自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段文字描绘了滕王阁建筑的壮丽和高耸,其中“下临无地”便是形容滕王阁高峻到仿佛下临深渊,不见地面。
三、成语示例
1. 在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卷二十一中,有“螭头高拱,上逼层霄;鸱吻分张,下临无地”的描述,用以形容建筑物的雄伟与高耸。
2. 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游雁荡山日记》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俯阈而窥,下临无地。”这里同样是用来形容山崖的陡峭和高峻。
四、近反义词
* 近义词:“下临无际”,也是用来形容非常陡峭或高耸,向下望去仿佛没有边际。
* 该成语暂无明确的反义词。
五、感情色彩与语法结构
* 感情色彩:该成语为褒义词,通常用于赞美或形容事物的壮丽与高峻。
* 语法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或定语,且多用于书面语。
综上所述,“下临无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地势或建筑物的高峻陡峭,以及某些情况下的尴尬处境。其历史出处明确,文化内涵丰富,是古代汉语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