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下不为例 xià bù wéi lì

解释: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至丁未年而栋卒,其母赵氏为孙乞恩承袭,上命栋子明辅袭祖伯爵。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

例句:既然如此,只此一次,~如何?(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用法:作谓语、分句;用于违规等

近义:适可而止|

反义:不厌其烦|

接龙:例行公事

相关:

  • 下愚不移 -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 不乏先例 -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不分上下 -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不分高下 - 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不耻下问 -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不足为凭 -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 不足为奇 -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 为德不终 - 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同“为德不卒”。
  • 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为期不远 - 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 佯为不知 - 佯:假装。假装不知道。
  • 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 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壮夫不为 - 壮夫:成年人;为:做。成年人不做的事。比喻微不足道的小事。
  • 无恶不为 - 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同“无恶不作”。
  • 相持不下 - 持:对抗。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 舌挢不下 -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蹀躞不下 - 指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肯飞下来。比喻觉察别人将加害于自己,注意防范。

详解

“下不为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下面是对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
成语:下不为例
读音:xià bù wéi lì
字面意思:“下”指的是接下来的情况,“不为例”即不再作为先例或惯例。
整体意思:指某次做的事情不符合规章制度或惯例,但因为某种原因而得到宽恕或特殊处理。同时警告或声明这种情况只此一次,以后不能再发生。通常用于警告或提醒某人,虽然这次可以特殊处理,但不应再犯。
用法: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分句。
近义词:适可而止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出处:这种表达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文献出处,但它在中文语境中广泛流传和使用。
示例:
1. 你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念在你是初犯,我们就下不为例了。
2. 这次是小王的初次失误,我们决定给予他一次机会,但下不为例。
使用注意:这个成语常用于某种违规行为得到宽恕后,对违规者的警告,意味着这次可以原谅,但下次不可以再犯。它并不是对某种行为的赞许或鼓励,而是一个明确的警告。
总的来说,“下不为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对某次不合规行为的特殊处理,并强调这是一个例外,不应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