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一鳞半甲 yī lín bàn jiǎ

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

例句:唐人以为长于讽刺,得陈拾遗~。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片面的东西

近义:一鳞半爪|一鳞片爪|一鳞片甲|

接龙:甲第连天

相关:

详解

一鳞半甲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事物的极小部分或者是不完整的信息。这个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和寓意上进行解释。
首先,从字面上来看,“一鳞半甲”中的“鳞”指的是鱼等水生动物的鳞片,“甲”则通常指动物的硬壳或甲壳。因此,“一鳞”和“半甲”都是用来表示非常小或者是不完整的部分。
从寓意上来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只看到事物极小的一部分或者是了解的情况非常有限。就像只看到了鱼的一片鳞或半个甲壳,而无法窥见全貌。它暗示了对事物认知的片面性或局限性,有时也用来形容信息不完整或者是只了解到冰山一角。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多种语境。例如,当某人只了解到一个复杂问题的部分内容,却试图做出全面的判断或决策时,可以说他“只知一鳞半甲”。或者是在讨论某个话题时,如果某人只提及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忽略了整体情况,也可以用“一鳞半甲”来形容。
总的来说,“一鳞半甲”这个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强调了在了解和分析问题时需要全面和深入的视角,避免片面和局限性的认知。它提醒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该努力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