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一般无二 yī bān wú èr

解释: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出处: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例句:跷蹊!跷蹊!他的铃儿怎么与我的铃儿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完全一样

近义: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反义:天壤之别|

接龙:二竖为烈

相关:

  • 一分为二 -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一差二悮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同“一差二误”。
  • 一差二误 - 指意外的差错和失误。
  • 一扫无遗 -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 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
  • 一无所有 -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 一无所求 -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一无长物 -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一来二去 -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表示逐渐的意思。
  • 一来二往 - 来来往往次数多。
  • 一林二虎 - 两只凶猛的老虎同处于一个森林。形容两个强有力的人或集团同处一地,势不两立。
  • 一石二鸟 -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好处。
  • 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一诺无辞 -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 君命无二 -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 无一是处 - 宋·欧阳修《与王懿敏公》:“事与心违,无一是处,未知何日遂得释然。”
  • 曾无与二 -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 百无一是 - 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 百无一漏 - 干一百件事,没有一件疏漏。形容有完全把握,不会失手。
  • 衣无二彩 - 身上没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朴素

详解

成语“一般无二”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一般无二”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其中,“一般”指的是一样、相同,“无二”则表示没有两样,即毫无差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度极高,几乎无法区分。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原文是:“纵是一根藤上结的,也有个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却怎么一般无二?”这里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完全相同。
三、成语用法
“一般无二”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它通常用于强调两个或多个事物在外观、性质或特征上的高度一致性。
四、示例及语境
在《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跷蹊!跷蹊!他的铃儿怎么与我的铃儿就一般无二!”这里通过“一般无二”来形容两个铃儿的相似度极高,几乎无法区分。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无二”也常用于各种语境。例如,可以形容两个人的长相、身高、体重等完全一样,或者形容两个物品的外观、功能等毫无差别。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一模一样”、“毫无二致”等,这些成语都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的高度相似性。反义词则有“天壤之别”,形容事物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一般无二”是一个用于形容事物之间高度相似的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适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