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卒之田 yī zú zhī tián
解释:百顷田地。
出处:无一卒之田。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
用法:作宾语;指百顷田地
接龙:田连阡陌
相关:
- 一世之雄 -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 一孔之见 -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一定之法 - 一定:固定不变。一经确定下来就不再改变的法规。
- 一定之规 - 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 一家之论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 一家之说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 一家之辞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 一己之私 -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
- 一己之见 - 指一个人的意见。
- 一技之善 - 技:技能,本领。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 一技之微 - 技:技能,本领。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 一技之长 - 技:技能,本领;长:擅长、长处。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 一时之选 - 指某一时期的优秀人才。
- 一理贯之 -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 一篑之衅 - 衅:事端,征兆。比喻极小的事端。
- 一臂之力 - 臂:胳膊。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从旁帮一点忙。
- 一芹之微 - 一棵芹菜那样微小的东西。常自谦礼物微薄之词。
- 一面之交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 一面之雅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同“一面之交”。
- 仓卒之际 - 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详解
成语“一卒之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一卒之田
* 拼音:yī zú zhī tián
二、意思解释
* “一卒之田”意指百顷田地。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文献,具体出自《国语·晋语八》。在古代,它通常用来描述上大夫所享有的俸禄,代表着相当大的一片土地。
三、成语用法
* 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专门用来指代百顷田地。
四、历史背景与深层含义
* 在春秋时期,土地和军队是诸侯国的重要资源。“一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一种军队编制,大约由100人组成。因此,“一卒之田”不仅代表着大片的土地,也象征着与军队编制相对应的土地分配制度。
* 此外,“一卒之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土地分配情况,即高级官员或贵族通常拥有大量的土地作为他们的俸禄或封地。
五、示例与出处
* 示例:唐代的陆龟蒙在《幽居赋》中就使用了这个成语:“鲁仲孙衣止七升之布,欒武子食无一卒之田。”这里的“无一卒之田”表达了欒武子生活简朴,没有过多的土地和财富。
*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史书《国语·晋语八》。
综上所述,“一卒之田”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它不仅是对古代土地分配制度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土地和军队的重视程度。
一、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一卒之田
* 拼音:yī zú zhī tián
二、意思解释
* “一卒之田”意指百顷田地。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文献,具体出自《国语·晋语八》。在古代,它通常用来描述上大夫所享有的俸禄,代表着相当大的一片土地。
三、成语用法
* 该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专门用来指代百顷田地。
四、历史背景与深层含义
* 在春秋时期,土地和军队是诸侯国的重要资源。“一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一种军队编制,大约由100人组成。因此,“一卒之田”不仅代表着大片的土地,也象征着与军队编制相对应的土地分配制度。
* 此外,“一卒之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土地分配情况,即高级官员或贵族通常拥有大量的土地作为他们的俸禄或封地。
五、示例与出处
* 示例:唐代的陆龟蒙在《幽居赋》中就使用了这个成语:“鲁仲孙衣止七升之布,欒武子食无一卒之田。”这里的“无一卒之田”表达了欒武子生活简朴,没有过多的土地和财富。
* 出处:该成语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史书《国语·晋语八》。
综上所述,“一卒之田”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它不仅是对古代土地分配制度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土地和军队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