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一匡天下 yī kuāng tiān xià

解释: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 《论语·宪问》

例句: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典故: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

接龙:下乔入幽

相关:

  • 一念通天 - 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
  • 一木破天 -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 卒擅天下 - 卒:终于;擅:独揽,据有。指终于得到天下
  • 名闻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名高天下 - 比喻全国闻名。
  • 声威天下 - 声威:声势。声势震动全世界。
  • 天下奇闻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天下归心 - 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 天下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
  • 天高听下 - 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天高地下 -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 富有天下 - 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 席卷天下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浪迹天下 - 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 独步天下 -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疑误天下 -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 辙环天下 - 乘车环游天下。
  • 驰名天下 -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详解

成语“一匡天下”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拼写:
-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2. 意思:
- “一匡天下”意指消除混乱局面,使天下安定下来。其中,“匡”意为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因此,“一匡天下”也可以理解为纠正整个中国的混乱,使之安定。
3. 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这句话描述了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安定的历史事迹。
4. 用法:
- “一匡天下”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用来形容统一天下或使天下安定的壮举。
5. 历史背景与故事:
- 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曾与他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孔子在与其弟子讨论管仲时,曾赞扬管仲“一匡天下”的功绩,认为他使百姓受益。
6. 示例:
- 《史记·齐太公世家》:“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 唐·陆贽《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再定皇都,一匡天下。”
综上所述,“一匡天下”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它描绘了统一天下、消除混乱、带来安定的宏大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