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诸” 词语大全

  • 专诸 zhuān zhū
    春秋时刺客。吴国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人。伍子胥知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以自立﹐乃荐专诸于光。吴王僚十二年﹐光伏甲士而具酒请王僚﹐使专诸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僚。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甲尽灭王僚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 于诸 yú zhū
    安置。《公羊传.哀公六年》:"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何休注:"于诸,置也,齐人语也。"一说"诸"语中助词,见刘淇《助字辨略》卷一。
  • 付诸 fù zhū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
  • 众诸 zhòng zhū
    1.许多;各种。 2.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 偏诸 piān zhū
    衣服﹑鞋子和帘帷的花边。
  • 其诸 qí/jī zhū
    犹或者。表示测度的语气。
  • 剸诸 tuán/zhuān zhū
    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
  • 加诸 jiā zhū
    1.凌驾于。 2.诬谤;乱说。
  • 匹诸 pǐ zhū
    犹言譬之于。
  • 厱诸 qiān/lán zhū
    磨玉的青石。
  • 因诸 yīn zhū
    相传为齐国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徐彦疏:"旧说云:即《博物志》云'周曰囹圄,齐曰因诸'是也。"按,今本《博物志》无此文。一说"因诸"为齐国放逐犯人的地区。见陈立《公羊义疏》卷六四﹑俞樾《群经平议.公羊传》。
  • 夫诸 fū/fú zhū
    传说中的兽名。
  • 孟诸 mèng zhū
    1.亦作"孟猪"。亦作"孟潴"。 2.古泽薮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
  • 居诸 jú zhū
    1.《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孔颖达疏:"居﹑诸者,语助也。"后用以借指日月﹑光阴。 2.指来往。
  • 忽诸 hū zhū
    1.一下子;忽然。诸,助词。 2.指忽然而亡。
  • 悉诸 xī zhū
    1.亦称"悉老"。 2.传说为神农之师。
  • 或诸 huò zhū
    犹或者。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 扁诸 biǎn zhū
    剑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闾冢……铜椁三重,坟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师皆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方阵而行。"《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阖闾以'鱼肠'为不祥之物,函封不用,筑冶城于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一说"扁诸"当作"偏诸",谓剑饰,非剑名。见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纟部》"绦"﹑朱起凤《辞通.六鱼》"偏诸"条。
  • 揽诸 lǎn zhū
    传说中食鬼的神名。
  • 方诸 fāng zhū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2.传说中仙人住所。
  • 无诸 wú zhū
    汉时闽越王之名。建国于秦闽中郡,约在今福建省。
  • 望诸 wàng zhū
    1.古泽名。春秋属宋﹐战国时为齐地﹐后归赵。故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与山东省菏泽市之间。参阅《周礼.夏官.职方氏》。 2.即望诸君。
  • 桃诸 táo zhū
    1.亦作"桃菹"。 2.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 梅诸 méi zhū
    1.亦作"梅菹"。 2.由梅实制成的食品。
  • 瞻诸 zhān zhū
    1.传说中的山名。 2.蟾蜍的别名。见《骈雅.释虫鱼》。
  • 礛诸 jiān zhū
    见"礛?"。
  • 礷诸 jiān zhū
    1.同"厱诸"。 2.砺石﹐可用来治玉。
  • 自诸 zì zhū
    犹其馀。
  • 蟾诸 chán zhū
    见"蟾蜍"。
  • 詹诸 zhān zhū
    即蟾蜍。蛤蟆。詹﹐通"蟾"。
  • 譬诸 pì zhū
    譬之于﹔譬如。
  • 诉诸 sù zhū
    按某种方式办理。
  • 诸加 zhū jiā
    指各种增加的祭品。
  • 诸华 zhū huá/huà/huā
    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
  • 诸坊 zhū fāng/fáng
    隋唐时以坊为名的各官署。
  • 诸冯 zhū féng/píng
    古地名。《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杨伯峻注﹕"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县南五十里。"一说在山西。
  • 诸卿 zhū qīng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 3.诸多年少长者。
  • 诸余 zhū yú
    1.其他﹔其馀。 2.一切﹔种种。
  • 诸书 zhū shū
    诸子之书。
  • 诸如 zhū rú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
  • 诸凡 zhū fán
    所有﹔一切。
  • 诸司 zhū sī
    众官吏﹔众官署。
  • 诸娣 zhū dì
    众妾。
  • 诸姑 zhū gū
    父之众姊妹。
  • 诸使 zhū shǐ
    指唐以后受朝廷特派负责处理某种政务的官员。
  • 诸严 zhū yán
    祭星的神祠。
  • 诸众 zhū zhòng
    众多﹔许多。
  • 诸品 zhū pǐn
    各种﹐多种。
  • 诸妇 zhū fù
    兄弟之妻的统称。
  • 诸子 zhū zǐ
    1.周官名。 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 3.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4.众儿。 5.犹诸君。 6.众女子。
  • 诸夏 zhū xià
    1.周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 2.指中国。
  • 诸僚 zhū liáo
    1.同僚。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岭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
  • 诸史 zhū shǐ
    1.众史官。 2.各种史书。
  • 诸于 zhū yú
    1.亦作"诸衧"。 2.古时妇人穿的宽大上衣。 3.泛指妇人装束。
  • 诸处 zhū chǔ/chù
    1.他处。 2.处处﹔各处。
  • 诸姓 zhū xìng
    1.众子孙。 2.指古代少数民族各种姓。 3.别的姓氏。
  • 诸天 zhū tiān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 诸妄 zhū wàng
    所有﹐一切。
  • 诸事 zhū shì
    1.各样事情。 2.别的事。 3.别的物品。
  • 诸公 zhū gōng
    1.众公卿。 2.诸多年老长者。 3.泛称各位人士。
  • 诸倩 zhū qiàn
    各个女婿。
  • 诸务 zhū wù
    1.指各种家产。 2.各种事务。
  • 诸多 zhū duō
    许多﹔好些个。
  • 诸作 zhū zuò
    各种手工业。
  • 诸吕 zhū lǚ
    指汉代吕后的亲信吕产﹑吕禄等。
  • 诸主 zhū zhǔ
    众神主。
  • 诸兄 zhū xiōng
    所有同宗之兄。
  • 诸孤 zhū gū
    众孤儿。
  • 诸刿 zhū guì
    春秋时曹刿和刺客专诸的并称。
  • 诸人 zhū rén
    1.众人。 2.别人。
  • 诸头 zhū tóu/tou
    即都将﹐都头。诸﹐通"都"。
  • 诸侯 zhū hóu/hòu
    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诸位 zhū wèi
    1.各个席位。 2.敬辞。总称所指的若干人。
  • 诸君 zhū jūn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 诸姬 zhū jī
    1.指同是姬姓的女子。 2.众姬姓之国。 3.众女伎。
  • 诸卫 zhū wèi
    1.古代官名。宫廷仪卫队长。 2.仪卫队。
  • 诸孙 zhū sūn/xùn
    本家孙辈。
  • 诸下 zhū xià
    众部下﹔众晩辈。
  • 诸劫 zhū jié
    诸贼盗。
  • 诸逐 zhū zhú
    见"诸逑"。
  • 诸色 zhū sè/shǎi
    各色﹐各种(事或物)。
  • 诸有 zhū yǒu
    所有﹐一切。
  • 诸郎 zhū láng/làng
    1.指郎官。 2.年轻子弟。
  • 诸牧 zhū mù
    四方长官。
  • 诸表 zhū biǎo
    1.各表亲。 2.各种章奏表文。
  • 诸尖 zhū jiān
    鸽的一种。
  • 诸蕃 zhū fán/fān/bō/pí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
  • 诸弄 zhū nòng/lòng
    各种曲调。
  • 诸钩 zhū gōu
    传说中的山名。
  • 诸宗 zhū zōng
    1.众宗族。 2.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 诸御 zhū yù
    1.嫔妃。 2.官名。军中理事官员。 3.复姓。春秋齐有诸御鞅。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 诸怀 zhū huái
    传说中的兽名。
  • 诸毛 zhū máo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 诸家 zhū jiā/gū/jie
    1.各个人家。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 3.别的人家。
  • 诸衧 zhū yú
    见"诸于"。
  • 诸谢 zhū xiè
    指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
  • 诸工 zhū gōng
    1.众乐师。 2.各种工匠。
  • 诸资 zhū zī
    传说中的水名。
  • 诸胡 zhū hú
    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 诸要 zhū yào/yāo
    各要冲之地。
  • 诸水 zhū shuǐ
    1.各条水流。 2.各样的水。
  • 诸恶 zhū è/wù/ě/wū
    1.各种恶行。 2.众恶人。
  • 诸番 zhū fān/pān
    旧时指西北边境各少数民族。
  • 诸缘 zhū yuán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
  • 诸母 zhū mǔ
    1.庶母。 2.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 3.特指伯母﹑叔母。
  • 诸父 zhū fù/fǔ
    1.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 2.指伯父和叔父。
  • 诸葛 zhū gé/gě
    1.复姓。三国吴有诸葛瑾。见《世说新语.品藻》"诸葛瑾"刘孝标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 2.诸葛亮的省称。
  • 诸贲 zhū bēn/bì/féi
    古代勇士专诸和孟贲的并称。
  • 诸重 zhū zhòng/chóng
    古代丧礼各暂代主牌以依神之物。
  • 诸犍 zhū jiān/qián
    传说中的兽名。
  • 诸蔗 zhū zhè
    甘蔗。
  • 诸宜 zhū yí
    各项事宜。
  • 诸舅 zhū jiù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 诸行 zhū xíng/háng
    各种品行。
  • 诸都 zhū dū/dōu
    全都。
  • 诸方 zhū fāng
    1.各地方。 2.犹诸道。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 诸少 zhū shǎo/shào
    众年轻子弟。
  • 诸许 zhū xǔ/hǔ
    犹许多。
  • 诸漏 zhū lòu
    佛教语。各种烦恼。漏﹐指贪欲﹑瞋恨﹑愚痴带来的烦恼。
  • 诸生 zhū shēng
    1.各种生物。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 3.众弟子。 4.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 诸渠 zhū qú/jǔ
    传说中的鬼怪名。
  • 诸正 zhū zhèng
    古代官名。
  • 诸王 zhū wáng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2.众王。 3.星名。
  • 诸蛮 zhū mán
    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诸弟 zhū dì/tì/tuí
    1.所有同宗之弟。 2.指所有同胞弟弟。鲁迅有《别诸弟》诗。
  • 诸次 zhū cì
    1.山名。 2.水名。后又名葭芦川﹑沙河。
  • 诸边 zhū biān
    即都鄙。京都和边邑。诸﹐通"都"。
  • 诸惟 zhū wéi
    书信用语。谓诸多事宜中希望注意某一件事。
  • 诸真 zhū zhēn
    诸仙人。
  • 诸柘 zhū zhè
    见"诸蔗"。
  • 诸逑 zhū qiú
    祭星的神祠。
  • 诸根 zhū gēn
    佛教语。谓信﹑勤﹑念﹑定﹑慧五根及其他一切善根﹔或指眼﹑耳﹑鼻﹑舌﹑身五根。
  • 诸越 zhū yuè
    1.春秋时越国。诸﹐助词。后指今浙江绍兴一带。 2.指百粤。
  • 诸问 zhū wèn
    问辩。
  • 诸彦 zhū yàn
    众贤才。
  • 诸曹 zhū cáo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
  • 诸比 zhū bǐ
    天神名。
  • 诸白 zhū bái
    骏马名。
  • 诸蛰 zhū zhé
    各种冬眠于土中的虫。
  • 诸绳 zhū shéng
    传说中的水名。
  • 诸般 zhū bān/pán
    各种﹔各方面。
  • 诸校 zhū xiào/jiào
    1.古时指军队各部。 2.众军校。
  • 诸戎 zhū róng
    古代称众少数民族。
  • 诸稽 zhū jī/qǐ
    1.天神名。 2.复姓。春秋时有诸稽郢。见《国语.吴语》。
  • 诸尘 zhū chén
    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 诸申 zhū shēn
    1.女真的另一译写形式。明代记载作朱先﹐清初记载作诸申。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采用"满洲"为族称后﹐被废弃。 2.历史上满族内部的一个阶层。在贝勒(贵族)以下﹐阿哈(奴仆)以上。
  • 诸科 zhū kē
    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2.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 诸种 zhū zhǒng/zhòng
    1.各个种族。 2.各个品种。 3.各种﹐各样。
  • 诸纬 zhū wěi
    指《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等各种纬书。
  • 诸布 zhū bù
    祭星的神庙。
  • 诸相 zhū xiāng/xiàng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
  • 诸趣 zhū qù/cù
    佛教语。六道轮回的别称。佛教的轮回说认为人死后神识进入轮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恶业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
  • 诸率 zhū shuài/lǜ
    古代官名。太子的侍卫。
  • 诸罗 zhū luó
    古时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 贲诸 bēn zhū
    古代勇士孟贲和专诸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