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礼” 词语大全
-
二礼
èr lǐ
指《周礼》与《仪礼》。 -
三礼
sān lǐ
1.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2.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3.指丧礼﹑葬礼﹑祭礼。 -
上礼
shàng/shǎng lǐ
1.最高之礼。 2.特殊礼遇。 -
下礼
xià lǐ
1.施礼。 2.指向女家送聘礼。 -
不礼
bù lǐ
1.不以礼相待。 2.不施礼。 -
两礼
liǎng lǐ
犹言双方免礼。 -
丧礼
sāng/sàng lǐ
有关丧事的礼仪﹑礼制。 -
中礼
zhōnɡ lǐ
适中﹑合度的礼仪。 -
习礼
xí lǐ
学习礼仪。 -
乡礼
xiāng lǐ
乡间的礼仪﹑礼节。 -
书礼
shū lǐ
聘书和礼物。 -
五礼
wǔ lǐ
1.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2.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仪礼
yí lǐ
礼仪,礼节。 -
亢礼
kàng lǐ
抗礼。谓以对等的礼节相待。 -
交礼
jiāo lǐ
1.交往的礼节。 2.相对而拜。 3.指联姻。 4.指婚礼中的交拜礼。 -
享礼
xiǎng lǐ
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仪式。 -
亲礼
qīn/qìng lǐ
1.亲戚宴饮之礼。 2.亲信礼遇。 -
伏礼
fú lǐ
犹言陪礼。 -
伉礼
kàng lǐ
谓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
优礼
yōu lǐ
优待礼遇。 -
作礼
zuò lǐ
举手施礼;行礼。 -
供礼
gōng/gòng lǐ
祭品,供品。 -
俗礼
sú lǐ
世俗的礼节。 -
俭礼
jiǎn lǐ
俭约的礼仪。 -
修礼
xiū lǐ
施行礼教。 -
傩礼
nuó lǐ
大傩之礼。古代在腊月举行的驱除疫鬼的仪式。 -
僭礼
jiàn lǐ
越礼。 -
免礼
miǎn lǐ
不必行礼(用于对方要给自己行礼时)。 -
全礼
quán lǐ
全套礼节。 -
公礼
gōng lǐ
1.官方的礼节。 2.指送给官家的礼物。 -
六礼
liù/lù lǐ
1.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2.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4.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
具礼
jù lǐ
1.备礼;安排仪式。 2.指表示礼节。 3.行礼。 -
典礼
diǎn lǐ
隆重的仪式:毕业典礼。 -
册礼
cè lǐ
册立﹑册封的礼仪。 -
冒礼
mào/mò lǐ
违礼,越礼。 -
军礼
jūn lǐ
军人的礼节:行~。 -
冠礼
guān/guàn lǐ
古代男子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
凶礼
xiōng lǐ
1.凡逢凶事而举行哀吊的仪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者。 2.特指丧礼。 -
割礼
gē lǐ
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一种仪式,把男性教徒的生殖器包皮割去少许。犹太教在婴儿初生时举行,伊斯兰教在童年举行。 -
加礼
jiā lǐ
1.厚于常规的礼仪。 2.以礼相待。 -
半礼
bàn lǐ
本身为尊长,受人全礼,而答礼仅一半,称为"半礼"。 -
压礼
yā/yà lǐ
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
厚礼
hòu lǐ
丰厚的礼物:赠以~。 -
参礼
cān lǐ
犹参拜。 -
发礼
fā/fà lǐ
1.赠送贺礼。 2.指所赠的贺礼。 -
受礼
shòu lǐ
1.接受别人的敬礼。 2.接受别人的礼物。 -
叙礼
xù lǐ
谓以礼相见。 -
变礼
biàn lǐ
不合典常﹑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 -
古礼
gǔ lǐ
古时的礼制。 -
合礼
hé/gě lǐ
合乎礼仪。 -
吉礼
jí lǐ
1.古五礼之一。指祭祀之礼。 2.指婚礼。亦指举办婚礼时所需之物。 -
吊礼
diào lǐ
1.吊丧的礼制。 2.古时凶礼之一。 -
告礼
gào lǐ
1.指报帝王之丧。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 -
周礼
zhōu lǐ
1.周代的礼制。 2.礼数周全。 -
和礼
hé/hè/huó/huò/hú lǐ
合于礼教。 -
唱礼
chàng lǐ
犹赞礼。 -
喝礼
hē/hè/yè lǐ
赞礼,高声唱颂行礼的仪节项目。 -
嘉礼
jiā lǐ
1.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 2.后世亦专指婚礼。 -
四礼
sì lǐ
1.古代加冠﹑婚嫁﹑治丧﹑祭祀仪式的合称。 2.旧时妇女侍奉丈夫的四项准则。 -
回礼
huí lǐ
①回答别人的敬礼:首长向站岗的卫兵回了个礼。②回赠礼品。 -
国礼
guó lǐ
政府迎送国君或接待来使的礼仪。 -
土礼
tǔ lǐ
作为礼品的土产。 -
均礼
jūn lǐ
行对等之礼。 -
士礼
shì lǐ
《仪礼》的别名。 -
备礼
bèi lǐ
谓礼仪周备。 -
复礼
fù lǐ
1.恢复礼仪。 2.因袭礼制。 3.答谢,回礼。 -
夏礼
xià lǐ
夏代的礼法。 -
多礼
duō lǐ
1.多余的礼节。2.礼节太多。 -
大礼
dà lǐ
1.庄严隆重的典礼。 2.特指婚礼。 -
失礼
shī lǐ
没有礼貌:在尊长面前不可失礼。 -
守礼
shǒu lǐ
遵守礼教,奉行礼制。 -
夺礼
duó lǐ
犹夺服。 -
套礼
tào lǐ
1.旧时交际中赠送的成套礼品﹐明代中叶已有此俗。 2.谓陈腐俗礼。 -
奠礼
diàn lǐ
犹奠仪。 -
威礼
wēi lǐ
敬畏而有礼节。 -
婚礼
hūn lǐ
结婚仪式:举行~。 -
官礼
guān lǐ
官府的礼法。 -
宗礼
zōng lǐ
1.祭祀宗庙的典礼。 2.同宗尊卑之礼。 -
将礼
jiāng/jiàng lǐ
大礼。谓祭祀之礼。 -
定礼
dìng lǐ
彩礼。 -
审礼
shěn lǐ
明礼,识礼。 -
客礼
kè lǐ
招待宾客的礼节。 -
宴礼
yàn lǐ
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卿用宴礼。享礼用体荐,宴礼用折俎。折俎即殽(或写作肴)蒸。《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杨伯峻注:"折俎即殽蒸,因折断其骨节而后置之俎上,故亦曰折俎。" -
家礼
jiā lǐ
大夫之家的礼仪。 -
容礼
róng lǐ
容仪之礼。谓容止进退的礼仪规定。 -
宾礼
bīn lǐ
1.上古朝聘之礼。 2.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3.谓以上宾之礼相待。 4.引申为敬重。 -
寿礼
shòu lǐ
1.祝寿的礼节。 2.祝寿的礼品。 -
尊礼
zūn lǐ
1.尊崇礼法。 2.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韦昭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3.敬重而厚待。 -
射礼
shè/yè/yì lǐ
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将祭择士为大射;诸侯来朝或诸侯相朝而射为宾射;宴饮之射为燕射;卿大夫举士后所行之射为乡射。 -
小礼
xiǎo lǐ
1.祭祀中群臣所行之礼。 2.细微琐碎的礼节。 3.附加的礼物。 -
展礼
zhǎn lǐ
犹行礼,施礼。 -
少礼
shǎo/shào lǐ
1.客套语。谓不必拘礼。 2.为自谦之词﹐犹失礼。 -
尽礼
jìn/jǐn lǐ
竭尽礼仪。 -
屈礼
qū lǐ
1.曲尽礼仪。 2.谓屈身降礼。 -
崇礼
chóng lǐ
1.尊崇礼仪。 2.尊敬而以礼相待。 -
巡礼
xún lǐ
①朝拜;礼拜:巡礼常过禁殿中。②巡游,观光,视察:井冈山巡礼。 -
巨礼
jù lǐ
指朝廷庆典。 -
常礼
cháng lǐ
通常的礼制。 -
干礼
gān/gàn lǐ
用钱代替礼品送的礼。 -
平礼
píng lǐ
谓平起平坐。 -
年礼
nián lǐ
1.对年老致仕者优遇之礼。 2.为庆贺年节而馈赠的礼物。 -
庆礼
qìng lǐ
吉庆之礼。 -
建礼
jiàn lǐ
1.汉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 2.借指尚书郎。 -
弃礼
qì lǐ
抛弃礼制。 -
引礼
yǐn lǐ
引导行礼。 -
彩礼
cǎi lǐ
也作“财礼”,又称“聘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 -
循礼
xún lǐ
遵守礼法。 -
徧礼
biàn lǐ
1.普遍礼聘。 2.一一礼拜。 -
德礼
dé lǐ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2.德泽与礼仪。 -
忏礼
chàn lǐ
忏悔礼拜。 -
恤礼
xù lǐ
春秋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 -
恩礼
ēn lǐ
旧谓尊上对下的礼遇。 -
情礼
qíng lǐ
感情与礼仪。 -
慝礼
tè lǐ
不正之礼。 -
慎礼
shèn lǐ
对礼仪谨慎。 -
成礼
chéng lǐ
1.使礼完备。 2.规定的礼仪。 3.行礼完毕。 4.完婚。 -
执礼
zhí lǐ
①执守礼制;掌赞礼之事:昔周公处谦卑士,执礼以治天下。②对人有礼节:他对长辈执礼甚恭。 -
掌礼
zhǎng lǐ
主持礼仪。 -
抗礼
kàng lǐ
彼此以对等的礼节相待:分庭抗礼|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
报礼
bào lǐ
1.报答之礼。 2.犹报聘。 -
拘礼
jū lǐ
拘泥礼节:熟不~。 -
拜礼
bài lǐ
1.行拜谢或致敬之礼。 2.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 -
招礼
zhāo lǐ
延请礼遇。 -
挑礼
tiāo lǐ
在礼节形式上挑毛病。 -
收礼
shōu lǐ
收受礼物。如:拒不收礼。 -
敌礼
dí lǐ
平等相待之礼。 -
敬礼
jìng lǐ
①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向老师敬个礼。②敬辞,用于书信结尾。 -
敦礼
dūn/duì lǐ
尊崇礼教。 -
文礼
wén lǐ
1.谓行礼如仪﹐不失其度。 2.礼仪制度。 -
施礼
shī lǐ
做行礼的动作,多用于古代的行礼形式:我这厢施礼了|老先生施礼为何? -
无礼
wú lǐ
不循礼法;没有礼貌。 -
旷礼
kuàng lǐ
失礼。 -
昏礼
hūn lǐ
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故称。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昧礼
mèi lǐ
不懂礼节。 -
晨礼
chén lǐ
一种礼俗,新婚第二天清晨丈夫赠送给妻子的礼物。 -
曲礼
qū/qǔ lǐ
1.《仪礼》的别名。 2.《礼记》篇名。以其委曲说吉﹑凶﹑宾﹑军﹑嘉五礼之事,故名《曲礼》。参阅《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 -
服礼
fú/fù lǐ
遵行礼法。 -
朝礼
cháo lǐ
1.参拜;朝拜。 2.调习﹐训练。朝﹐通"调"。 -
望礼
wàng lǐ
犹望祭。 -
杀礼
shā lǐ
减省礼仪。 -
杂礼
zá lǐ
指古代私人撰着的礼仪著作。 -
植礼
zhí lǐ
建立礼仪制度。 -
正礼
zhèng lǐ
正规的礼法;正常的礼节。 -
殊礼
shū lǐ
1.不同的礼制。 2.特别的礼遇。 -
殷礼
yīn/yān/yǐn lǐ
1.盛大的祭礼。 2.殷代的礼制。 -
民礼
mín lǐ
庶人之礼。 -
水礼
shuǐ lǐ
1.谓酒食之类普通食物,相对于贵重礼物而言。 2.草花名。 -
汉礼
hàn lǐ
1.汉代礼法。 2.汉族礼仪。 -
沐礼
mù lǐ
《礼记.丧服四制》:"父母之丧……三月而沐。"后以丧礼期间不沐,称做"沐礼"。 -
治礼
zhì lǐ
1.讲习礼仪。 2.司礼。 -
泊礼
pō lǐ
薄礼。 -
洗礼
xǐ/xiǎn lǐ
①基督教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经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中,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②比喻斗争中的磨练和考验:经历过战火的洗礼。 -
浸礼
jìn lǐ
基督教受洗而把人身浸入水中的一种仪式。 -
演礼
yǎn lǐ
清时新登仕籍者在引见前一天须赴吏部演习引见时的礼节,称为演礼。 -
烦礼
fán lǐ
繁琐的礼节。语本《书.说命中》:"礼烦则乱。" -
燕礼
yàn/yān lǐ
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宴饮之礼。亦指古代敬老之礼。 -
牢礼
láo lǐ
古代以牛﹑羊﹑猪三牲宴饮宾客之礼。 -
牲礼
shēng lǐ
祭祀时的用牲之礼。视等级不同而有差异。 -
献礼
xiàn lǐ
1.指古代郊祀中的献祭礼仪。有初﹑亚﹑终三献。 2.泛指祭礼仪式。 3.为表示庆祝而献出礼物。 -
率礼
shuài/lǜ lǐ
遵循礼法。 -
王礼
wáng lǐ
1.天子的礼仪。 2.指侯王之礼。 -
由礼
yóu lǐ
遵循礼教。 -
申礼
shēn lǐ
施礼。 -
疵礼
cī lǐ
不完善的礼。 -
登礼
dēng lǐ
致礼。 -
九礼
jiǔ lǐ
1.九仪之礼。 2.指古时九种礼仪。 -
百礼
bǎi lǐ
各种礼仪。 -
盒礼
hé lǐ
盒装的礼物。 -
盛礼
shèng/chéng lǐ
1.盛大的礼仪。 2.丰厚的礼物。 -
目礼
mù lǐ
以目注视,表示敬意。 -
相礼
xiāng/xiàng lǐ
赞礼。 -
眚礼
shěng lǐ
谓减省吉礼之数。眚,通"省"。 -
眷礼
juàn lǐ
爱重礼遇。 -
瞻礼
zhān lǐ
1.瞻仰礼拜。 2.指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又称礼拜。 -
礼任
lǐ rèn/rén
1.礼遇信任。 2.元代官府常用语,谓到任治事。礼,用同"理"。 -
礼体
lǐ tǐ/tī/bèn
礼节;规矩。 -
礼接
lǐ jiē
礼遇;以礼接待。 -
礼事
lǐ shì
古谓行礼之事。 -
礼制
lǐ zhì
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 -
礼宾
lǐ bīn
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多用在外交场合):~服ㄧ~司。 -
礼律
lǐ lǜ
谓礼法与刑律。 -
礼庠
lǐ xiáng
谓于庠序行祭奠之礼。 -
礼币
lǐ bì
用作馈赠﹑贡献的礼物。 -
礼引
lǐ yǐn
举行典礼时引导宾主行礼之人。 -
礼官
lǐ guān
掌礼仪教化之官。 -
礼奉
lǐ fèng
犹礼敬。 -
礼待
lǐ dài/dāi
以礼相待。 -
礼命
lǐ mìng
1.指国家的礼籍和君王的策命。 2.指礼聘与任命。 -
礼帽
lǐ mào
跟礼服相配的帽子。 -
礼异
lǐ yì
特殊礼遇。 -
礼乐
lǐ lè/yuè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
礼佛
lǐ fó/fú/bì/bó
拜佛:烧香~。 -
礼图
lǐ tú
指《三礼图》。 -
礼则
lǐ zé
犹礼法﹑礼制。礼节法则。 -
礼宠
lǐ chǒng
犹尊荣。 -
礼学
lǐ xué
礼经;礼书之学。 -
礼将
lǐ jiāng/jiàng
重礼仪之将领。 -
礼券
lǐ quàn/xuàn
由商店发行的一种代替礼物的凭证,持券人可到发券商店选购与券面指明的或与券面标出的金额等价的物品。 -
礼城
lǐ chéng
汉长安十二门之一。 -
礼器
lǐ qì
祭器。 -
礼信
lǐ xìn/shēn
1.礼仪与信义。 2.礼敬与相信。 3.犹礼仪﹑礼节。 -
礼俗
lǐ sú
泛称婚丧祭祀交往等的礼节:不拘~。 -
礼教
lǐ jiào/jiāo
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 -
礼交
lǐ jiāo
谓以礼相交接。 -
礼度
lǐ dù/duó
1.犹礼法。礼仪法度。 2.彬彬有礼的仪表风度。 -
礼仪
lǐ yí
礼节和仪式:~周到ㄧ外交~。 -
礼敬
lǐ jìng
以合于礼仪的举动表示尊崇。 -
礼分
lǐ fēn/fèn
谓礼仪之分限。 -
礼序
lǐ xù
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孙希旦集解:"故君必正身立于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孙希旦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 -
礼数
lǐ shù/shǔ/shuò
①〈书〉礼仪的等级。②礼貌;礼节:不懂~。 -
礼帖
lǐ tiè/tiě/tiē
1.犹礼单。开列馈赠礼品名目的帖单。 2.指请柬。 -
礼成
lǐ chéng
仪式结束。 -
礼忏
lǐ chàn
佛教语。谓礼拜佛菩萨,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之罪恶。通称拜忏。 -
礼斗
lǐ dǒu/dòu
道教谓礼拜北斗星君。亦称"拜斗"。 -
礼揖
lǐ yī
行礼作揖。 -
礼宗
lǐ zōng
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据《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载:规妻善文能书。规卒时,妻犹年盛而色美。董卓为相,以重礼聘娶,规妻乃轻服诣卓门,辞请。卓威逼之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规妻知不免,乃立骂卓。遂被鞭扑而死,后人图画,号曰"礼宗"。 -
礼宪
lǐ xiàn
礼仪和法令。 -
礼兵
lǐ bīng
在隆重的庆典和迎宾、葬礼等活动中接受检阅或担任升旗、护卫灵柩等工作的士兵:人民解放军~。 -
礼园
lǐ yuán
指修习礼仪之处。 -
礼化
lǐ huà/huā
谓礼仪教化。 -
礼中
lǐ zhōng
谓切合仪节;礼节得体。 -
礼意
lǐ yì
1.礼经的意义。 2.恭谨接待,表示敬意。 -
礼书
lǐ shū
1.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 2.《史记》八书之一。 -
礼传
lǐ chuán/zhuàn
1.指《礼记》。《后汉书.祭祀志下》"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南朝梁刘昭注:"《周礼》为礼之经,而《礼记》为礼之传。" 2.指礼书。 -
礼文
lǐ wén
1.指礼乐仪制。 2.谓礼经所载之文。 -
礼房
lǐ fáng
明清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 -
礼容
lǐ róng
1.礼制仪容。 2.汉乐名。 -
礼射
lǐ shè
中国古代的射箭比赛。西周时形成制度。有严格而繁琐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分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兼有考察德行、教育、社交和娱乐等作用。 -
礼拜
lǐ bài
①宗教徒向所信奉的神行礼:~堂ㄧ做~。②星期:下~ㄧ开学已经三个~了。③跟‘天(或日)、一、二、三、四、五、六’连用,表示一星期中间的某一天:~三ㄧ~六。④礼拜天的简称。 -
礼义
lǐ yì
1.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 2.同"礼仪"。 -
礼察
lǐ chá
唐宋时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部。其中对礼部的监察称"礼察"。 -
礼典
lǐ diǎn
1.礼法。 2.犹礼文。指《周礼》﹑《仪礼》﹑《礼记》一类礼书。 -
礼堂
lǐ táng
供开会或举行典礼用的大厅。 -
礼单
lǐ dān/shàn/chán
送礼时开列礼物名称和数目的单子。也叫礼帖。 -
礼愿
lǐ yuàn
谓向神佛许愿。 -
礼刑
lǐ xíng
1.谓使刑罚合乎礼法。 2.礼仪与刑罚。 -
礼志
lǐ zhì
1.言礼之书。 2.指史书中记载有关礼仪制度的篇章。如:《晋书.礼志》;《宋书.礼志》。 -
礼品
lǐ pǐn
礼物。 -
礼献
lǐ xiàn
以礼奉献之物。 -
礼物
lǐ wù
为了表示尊敬或庆祝而赠送的物品,泛指赠送的物品。 -
礼顺
lǐ shùn
谓以礼顺从尊长。 -
礼饮
lǐ yǐn/yìn
谓按照一定礼节宴饮群臣。 -
礼让
lǐ ràng
表示礼貌的谦让:互相~ㄧ在人行横道处,机动车应~行人。 -
礼道
lǐ dào
礼治之道。 -
礼谒
lǐ yè
以礼谒见。 -
礼至
lǐ zhì
古乐章名。 -
礼服
lǐ fú/fù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 -
礼炮
lǐ páo/bāo/pào
表示敬礼或举行庆祝典礼时放的炮。 -
礼治
lǐ zhì
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
礼遇
lǐ yù
尊敬有礼的待遇:受到隆重的~。 -
礼职
lǐ zhí
指有关礼仪之职务。 -
礼饩
lǐ xì
馈赠的粮食或饲料。 -
礼祠
lǐ cí
以礼祭祀。 -
礼防
lǐ fáng
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语出《礼记.经解》:"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陆德明释文:"坊,本又作防。" -
礼飨
lǐ xiǎng
以礼宴饮宾客。 -
礼酒
lǐ jiǔ
天子所赐之酒。 -
礼聘
lǐ pìn
1.以礼征聘。 2.备礼聘娶。 -
礼籍
lǐ jí
记载名位尊卑之书。 -
礼谊
lǐ yì
礼义。礼法道义。 -
礼赞
lǐ zàn
怀着敬意地赞扬:这种为人类谋利益的高贵品质,是值得人民~的。 -
礼训
lǐ xùn
有关礼仪的教育训导。 -
礼用
lǐ yòng
谓用礼仪约束。 -
礼眷
lǐ juàn
尊重眷顾。 -
礼鼠
lǐ shǔ
黄鼠。也称拱鼠﹑鼲鼠。 -
礼重
lǐ zhòng/chóng
礼敬尊重。 -
礼生
lǐ shēng
司礼者。旧时常以称祭祀时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仪者。 -
礼筵
lǐ yán
清制于令节设宴招待宗亲﹑群臣百官及藩属的筵席称礼筵。 -
礼请
lǐ qǐng
以礼聘请。 -
礼祀
lǐ sì
犹礼祠。谓以礼祭祀。 -
礼饷
lǐ xiǎng
犹礼馈。 -
礼正
lǐ zhèng
谓礼仪之正道。 -
礼竟
lǐ jìng
谓服丧完毕。 -
礼赗
lǐ fèng
礼赠助丧之物。 -
礼衣
lǐ yī/yì
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 -
礼食
lǐ shí
古代国君赐臣下进食的一种礼遇。 -
礼部
lǐ bù
官署名。本为西汉时尚书的客曹。三国魏时有祠部,北魏有仪曹,北周始称礼部。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废部,改设典礼院。 -
礼章
lǐ zhāng
1.礼仪规章。 2.礼乐文章。 -
礼神
lǐ shén
祭神。 -
礼毕
lǐ bì
乐名。 -
礼际
lǐ jì
按礼节交往;以礼应接。 -
礼门
lǐ mén
1.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语本《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2.指孝友的门族。 -
礼施
lǐ shī
犹礼赐。 -
礼玉
lǐ yù
古代礼神的玉器。 -
礼钱
lǐ qián
谓作为礼物致献的钱财。 -
礼罗
lǐ luó
以礼罗致。 -
礼节
lǐ jié
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
礼诵
lǐ sòng
礼佛诵经。 -
礼贶
lǐ kuàng
礼敬和赐与。 -
礼馈
lǐ kuì
礼赠之物。 -
礼闱
lǐ wéi
1.汉代尚书省在建礼门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礼案
lǐ àn
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 -
礼范
lǐ fàn
谓礼节容仪足以示范于人。 -
礼秩
lǐ zhì
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
礼记
lǐ jì
亦称《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
礼遗
lǐ yí/wèi
指馈赠之物。 -
礼术
lǐ shù/shú/zhú
礼教法术。 -
礼陈
lǐ chén/zhèn
谓以礼陈说。 -
礼辞
lǐ cí
按照礼节辞谢;辞谢。 -
礼检
lǐ jiǎn
指合乎礼仪的品行。 -
礼金
lǐ jīn
做礼物的现金。 -
礼貌
lǐ mào
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有~ㄧ讲~ㄧ~待人。 -
礼絶
lǐ jué
谓居百官之首,地位尊荣,至于极点。 -
礼花
lǐ huā
举行庆祝典礼时放的烟火。 -
礼阁
lǐ gé
指尚书省。 -
礼贽
lǐ zhì
见面时进献的礼物。 -
礼赐
lǐ cì
礼遇和赏赐。 -
礼装
lǐ zhuāng
礼衣;礼服。 -
礼贤
lǐ xián
礼遇贤者。 -
礼爱
lǐ ài
敬爱。 -
礼禁
lǐ jīn/jìn
谓礼仪与禁制。 -
礼赂
lǐ lù
1.送财物行贿。 2.犹财礼。 -
礼经
lǐ jīng
古代讲礼节的经典,常指《仪礼》而言。 -
礼辟
lǐ bì/pì
以礼征召。 -
礼赏
lǐ shǎng
礼遇与赏赐。 -
礼相
lǐ xiāng/xiàng
古代司赞礼之官。 -
礼法
lǐ fǎ
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
礼新
lǐ xīn
谓礼待新来者。 -
礼院
lǐ yuàn
官署名。唐代太常寺之别称。 -
祀礼
sì lǐ
祭祀的仪礼。 -
祖礼
zǔ lǐ
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
祭礼
jì/zhài lǐ
①祭祀或祭奠的仪式。②祭祀或祭奠用的礼品。 -
禋礼
yīn lǐ
升烟祭天之礼仪。 -
禬礼
guì lǐ
古凶礼之一。指聚合财物以接济他人之礼。 -
福礼
fú lǐ
祭祀所用的牲物礼品。 -
禘礼
dì lǐ
禘祭之礼仪。 -
秩礼
zhì lǐ
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 -
稍礼
shāo/shào lǐ
古时朝聘宾客﹐不得按时返回的﹐主人供给其饮食﹐叫做"稍礼"。 -
稽礼
jī/qǐ lǐ
合乎礼。 -
答礼
dá/dā lǐ
1.回礼;还礼。 2.为问礼的人作解答。 -
简礼
jiǎn lǐ
1.谓疏忽礼仪;少礼。 2.简单的礼仪。 -
籍礼
jí lǐ
谓天子亲耕籍田的仪式。 -
繁礼
fán/pó lǐ
繁琐的礼节。 -
约礼
yuē/yāo lǐ
1.用礼约束自己。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2.简化礼制。 -
纳礼
nà lǐ
旧时婚礼中男方向女方送财礼。 -
细礼
xì lǐ
犹小节。 -
缛礼
rù lǐ
繁复的礼仪。 -
聘礼
pìn lǐ
①聘请别人时表示敬意的礼物:聘礼优渥。②男家送给女家的订婚礼:你既已接受了他家的聘礼,如何又要反悔? -
背礼
bèi lǐ
违背礼法。 -
脉礼
mài/mò lǐ
诊费的敬称。 -
臣礼
chén lǐ
为人臣的礼节。 -
至礼
zhì lǐ
谓达到最高境界的礼。 -
节礼
jié lǐ
过节时赠送的礼物。 -
苛礼
kē/hē lǐ
烦琐的礼节。 -
茶礼
chá lǐ
指旧俗缔婚的聘礼。 -
荐礼
jiàn lǐ
以物祭神。 -
荷礼
hé/hè lǐ
苛细的礼节。 -
葬礼
zàng lǐ
殡葬的礼仪。 -
虚礼
xū lǐ
1.谦虚而礼遇之。 2.表面应酬的礼节。 -
蚕礼
cán lǐ
古代劝农饲蚕的礼仪。 -
行礼
xíng/háng lǐ
1.按一定的仪式或姿势致敬。 2.行婚嫁之礼,谓致送礼物或礼金。 3.举行婚礼。 -
表礼
biǎo lǐ
用作礼品或赏赐的衣料。 -
襄礼
xiāng lǐ
旧时举行婚丧祭祀之礼时,协助主事者完成仪式。因亦用以称担任这种事情的人。 -
襚礼
suì lǐ
指吊丧者赠送死者的衣衾等物。 -
西礼
xī lǐ
1.古时皇帝祭西岳华山之礼。 2.欧美国家的礼节。 -
见礼
jiàn/xiàn lǐ
见面行礼:连忙上前~。 -
观礼
guān/guàn lǐ
(被邀请)参观典礼:~台丨国庆~。 -
规礼
guī lǐ
旧时官吏﹑差役凭借便利,巧立名目所需索的陋规。种类名目繁多。 -
觐礼
jìn lǐ
1.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的仪式。 2.泛指臣下朝见皇帝的礼节。 -
订礼
dìng lǐ
1.评论礼制。 2.订亲的礼物。 -
议礼
yì lǐ
谓议论礼制。 -
讲礼
jiǎng lǐ
1.习礼。 2.叙礼﹐叙尊卑﹑长幼﹑宾主之礼。 -
诗礼
shī lǐ
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 -
读礼
dú/dòu lǐ
1.学习礼节。 2.古人守丧在家﹐读有关丧祭的礼书﹐因称居丧为"读礼"。语本《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 -
谢礼
xiè lǐ
酬谢的财物。 -
贡礼
gòng lǐ
进贡的礼物。 -
财礼
cái lǐ
语本《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后用"财礼"指娶妇的聘金。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