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汉” 词语大全

  • 二汉 èr hàn
    ①指西汉和东汉。②旧指男性佣工:那是胡老爷家帮佣的二汉。
  • 东汉 dōng hàn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 两汉 liǎng hàn
    西汉和东汉的合称。
  • 中汉 zhōnɡ hàn
    1.指东汉。 2.中天云汉。喻朝廷。
  • 丽汉 lì/lí hàn
    指美丽的天河。
  • 云汉 yún hàn
    ①银河;天河:云汉风多银浪溅|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②云霄;高空:气冲云汉|比翼翔云汉。
  • 偷汉 tōu hàn
    见"偷汉子"。
  • 傻汉 shǎ hàn
    傻子,傻瓜。指男性。
  • 先汉 xiān hàn
    即西汉。
  • 养汉 yǎng hàn
    谓妇女与情夫私通。
  • 军汉 jūn hàn
    军人;兵卒。
  • 冲汉 chōng hàn
    谓直上霄汉。
  • 况汉 kuàng hàn
    方言。称哥哥。
  • 凉汉 liáng/liàng hàn
    秋夜的银河。
  • 前汉 qián hàn
    即西汉。朝代名。公元前206-公元25年﹐自刘邦称汉王起﹐到刘玄更始三年止﹐包括王莽称帝时期。建都长安。
  • 剧汉 jù hàn
    行事粗鲁暴烈的汉子。有时指流氓﹑无赖。
  • 半汉 bàn hàn
    形容骏马恣睢纵驰的神态。
  • 华汉 huá/huà/huā hàn
    天河。
  • 南汉 nán/nā hàn
    五代十国之一。梁太祖时,封刘隐为南平王,又进封南海王。隐死,弟龑(yǎn)称帝,国号大越。后改称汉,是为南汉。有今广东及广西的南部。后灭于宋。共历四主,六十八年(公元904-971)。
  • 史汉 shǐ hàn
    《史记》《汉书》的并称。
  • 后汉 hòu hàn
    ①东汉。②五代之一,公元947—950,刘知远所建。参看〖五代〗。
  • 呆汉 dāi hàn
    对男子的蔑称。痴呆的人。
  • 周汉 zhōu hàn
    周代与汉代的并称。
  • 壮汉 zhuàng hàn
    强壮的汉子。
  • 大汉 dà hàn
    1.汉代人对本朝之称。大﹐尊之之词。 2.身材高大的男子。 3.佣工。
  • 天汉 tiān hàn
    1.天河。 2.汉朝之美称。《汉书.萧何传》载刘邦被立为汉王﹐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
  • 夯汉 hāng/bèn hàn
    干力气活的壮汉。
  • 季汉 jì hàn
    即蜀汉,犹言汉之季世。
  • 好汉 hǎo/hào hàn
    勇敢坚强或有胆识有作为的男子:英雄~丨~做事~当。
  • 姬汉 jī hàn
    1.周朝和汉朝。 2.借指汉族建立的国家。
  • 宸汉 chén hàn
    喻指皇宫。汉,银汉。
  • 富汉 fù hàn
    犹富人。钱财多的人。
  • 寡汉 guǎ hàn
    没有配偶的男子;单身汉。
  • 寥汉 liáo hàn
    辽阔的天空。
  • 层汉 céng hàn
    高空。
  • 山汉 shān hàn
    山区男子。
  • 岷汉 mín hàn
    指四川北部和陕西西南一带地区。古代为岷山郡和汉中郡所在地,故称。
  • 峭汉 qiào hàn
    特殊人物。
  • 巴汉 bā hàn
    古巴郡﹑汉中地区。在今川东﹑陕南﹑鄂西北一带。
  • 懒汉 lǎn hàn
    懒惰的人。
  • 插汉 chā hàn
    1.插入河汉。极言其高。 2.明代蒙古族部落名。亦称插汉儿﹑察罕﹑察哈尔,本元裔小王子之后。明嘉靖间卜赤(一作布希)驻牧插汉之地,因以为名。参阅《清文献通考.舆地二三》。
  • 散汉 sàn/sǎn hàn
    逍遥自在的人。
  • 斜汉 xié hàn
    指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银河。
  • 星汉 xīng hàn
    指银河:星汉闪烁|星汉灿烂。
  • 有汉 yǒu hàn
    指汉代。有﹐助词。
  • 村汉 cūn hàn
    村夫,乡下人。
  • 楚汉 chǔ hàn
    1.指秦汉之际,项羽﹑刘邦分据称王的两个政权。 2.指楚地汉水之滨。
  • 横汉 héng/hèng hàn
    1.横于银河中。 2.指银河。
  • 樵汉 qiáo hàn
    樵夫。
  • 河汉 hé hàn
    〈书〉①银河。②比喻不着边际、不可凭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幸毋~斯言。
  • 武汉 wǔ hàn
    市名。湖北省省会。辖武昌、汉阳、黄陂、新洲四县。市区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合并组成。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汇合处,面积4,480平方公里,市区1,557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市区320万。钢铁、机械、造船、纺织等工业发达,中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扼长江水运中枢,在京广线中段,为水陆交通枢纽。
  • 汉思 hàn sī/sāi
    谓思汉之心。
  • 汉爵 hàn jué
    汉代的封爵。泛指爵禄。
  • 汉帝 hàn dì
    1.汉朝皇帝。 2.指汉武帝。 3.指汉成帝。
  • 汉分 hàn fēn/fèn
    汉隶的别名。
  • 汉家 hàn jiā/gū/jie
    1.汉室,汉朝。 2.汉族。
  • 汉区 hàn qū/ōu
    1.指广袤的霄汉。 2.指汉族聚居的地区。
  • 汉津 hàn jīn
    1.银汉。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与南斗之间。 2.汉水。
  • 汉中 hàn zhōng
    1.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2.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 汉恩 hàn ēn
    汉室的恩典。亦借指朝廷恩典。
  • 汉史 hàn shǐ
    指《东观汉记》。亦泛指汉代史书。
  • 汉室 hàn shì
    指汉朝。
  • 汉皋 hàn gāo/yáo
    1.亦作"汉皐"。亦作"汉皋"。 2.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 3.汉口的别称。
  • 汉绪 hàn xù
    汉代的业绩。
  • 汉元 hàn yuán
    汉初。
  • 汉印 hàn yìn
    指汉至魏晋时期流行的印章。多为铜制,印文系铸成或凿刻而成,字体用缪篆,大都方正平直,布局谨严,风格浑厚。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 汉椒 hàn jiāo
    蜀椒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蜀椒》。
  • 汉月 hàn yuè
    1.汉家或汉时的明月。 2.借指祖国或故乡。
  • 汉节 hàn jié
    1.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 2.指持节的使者。
  • 汉族 hàn zú
    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 汉纲 hàn gāng
    汉代的纲纪。
  • 汉注 hàn zhù
    汉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汉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 汉关 hàn guān
    汉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
  • 汉地 hàn dì/de
    犹汉土。指我国汉族地区。
  • 汉胪 hàn lú
    《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 汉牍 hàn dú
    指汉代史籍。
  • 汉易 hàn yì
    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
  • 汉苗 hàn miáo
    汉和帝时有嘉苗一茎九穗,时人以为祥瑞。
  • 汉拜 hàn bài
    汉人的拜仪。
  • 汉主 hàn zhǔ
    汉朝君主。如: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汉畤 hàn zhì/chóu/shì
    汉时帝王祭天地五帝的地方。
  • 汉厫 hàn áo
    秦﹑汉﹑三国魏时在敖山(今河南荥阳北)上置谷仓,后因以"汉厫"称防饥的粮仓。
  • 汉武 hàn wǔ
    汉武帝刘彻的省称。
  • 汉统 hàn tǒng
    汉朝的国祚﹑道统。
  • 汉祚 hàn zuò
    指汉朝的皇位和国统。
  • 汉壁 hàn bì
    1.汉军壁垒。 2.犹孔壁。
  • 汉子 hàn zǐ
    ①男子。②〈方〉丈夫。
  • 汉竹 hàn zhú
    竹的一种。
  • 汉法 hàn fǎ
    汉代的法律制度。
  • 汉腊 hàn là/xī
    汉代祭祀名。各代名称不一,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故有此称。汉以戌日为腊,即农历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见汉应劭《风俗通.祀典.腊》﹑《后汉书.陈宠传》。
  • 汉军 hàn jūn
    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 汉将 hàn jiāng/jiàng
    汉代将军。亦借指其他汉族政权的将军。
  • 汉皇 hàn huáng
    1.汉朝皇帝。 2.借指唐朝皇帝。
  • 汉渚 hàn zhǔ
    1.汉水水边;汉水。 2.银河。
  • 汉剑 hàn jiàn
    指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
  • 汉宫 hàn gōng
    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 汉仗 hàn zhàng
    1.谓体貌雄伟。 2.指身体个头。
  • 汉光 hàn guāng
    汉光武帝的省称。
  • 汉浦 hàn pǔ
    汉皋。
  • 汉姬 hàn jī
    指汉代班倢伃。
  • 汉简 hàn jiǎn
    汉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1930年在内蒙发现的汉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
  • 汉人 hàn rén
    ①汉族;汉族人。②指西汉、东汉时代的人。
  • 汉土 hàn tǔ
    1.汉族地区。 2.指原属汉族人的土地。
  • 汉沂 hàn yí
    银河边。
  • 汉傅 hàn fù
    汉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故称"汉傅"。
  • 汉皓 hàn hào
    指汉初商山四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留侯计,迎此四人,使辅太子。
  • 汉王 hàn wáng
    秦末项羽入关后给刘邦的封号。
  • 汉燕 hàn yàn/yān
    1.燕的一种。 2.指汉成帝后赵飞燕。
  • 汉祖 hàn zǔ
    即汉高祖刘邦。
  • 汉字 hàn zì
    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 汉策 hàn cè
    指汉代史册。
  • 汉书 hàn shū
    书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东汉班固著,部分内容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马续写成。全书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体例大致沿袭《史记》。记录了西汉一代的主要史事,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
  • 汉剧 hàn jù
    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
  • 汉堡 hàn bǎo/bǔ/pù
    德国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人口161.78万(1983年)。自由港,有300多条航线与世界1100多个港口联系,年吞吐量6000万吨以上。铁路和空运枢纽。制造业、金融业、对外贸易和文化教育中心。市内有桥梁2000多座,隧道和地铁构成地下交通网。
  • 汉官 hàn guān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 汉律 hàn lǜ
    汉代法典的总称。
  • 汉女 hàn nǚ/rǔ
    传说中的汉水女神。
  • 汉后 hàn hòu
    汉帝。
  • 汉江 hàn jiāng
    ①即“汉水”。②在朝鲜半岛中部。源于太白山脉西坡,注入黄海的江华湾。长514千米。流域面积3.4万余平方千米。兼有航运、灌溉、水力发电等综合效益。
  • 汉缺 hàn quē
    清时由汉人专任的官位。
  • 汉葱 hàn cōng
    葱的一种。
  • 汉礼 hàn lǐ
    1.汉代礼法。 2.汉族礼仪。
  • 汉咏 hàn yǒng
    指汉武帝《秋风辞》。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幸河东,作《秋风辞》。其中有句云:"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 汉姓 hàn xìng
    ①汉族的姓。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 汉刻 hàn kè
    汉代刻石。
  • 汉水 hàn shuǐ
    亦称“汉江”。长江中游支流。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注入长江。长1577千米,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在长江支流中居第二。水量丰富,年际变化较大。长江支流中最重要的水运干线。干流上建有丹江口、安康等水电站。
  • 汉僧 hàn sēng
    指男僧。
  • 汉城 hàn chéng
    韩国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059.59万(1995年)。1394年李氏王朝迁都于此,称汉城府,建有许多宫殿,被称为“皇宫之城”。现为韩国最大工业城市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市区分旧城区和新市区。旧城区仿照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有景福宫、昌庆苑等名胜古迹。
  • 汉旅 hàn lǚ
    汉人军队。
  • 汉篆 hàn zhuàn
    汉代风格的篆书。
  • 汉火 hàn huǒ
    汉代边防报警的烽火。亦借指其他朝代时的边防烽火。
  • 汉臣 hàn chén
    汉朝的臣子。亦指古代汉族政权的臣子。
  • 汉国 hàn guó
    汉朝。亦借指其他汉族王朝。
  • 汉皐 hàn gāo/yáo
    见"汉皋"。
  • 汉佩 hàn pèi
    即汉皋珠。
  • 汉虏 hàn lǔ
    被俘的汉族人。
  • 汉制 hàn zhì
    汉代的制度。汉制因循秦制。汉初,萧何定律令,韩信定军法,张苍定历法及度量衡,叔孙通定礼仪,汉朝制度很快建立起来。
  • 汉文 hàn wén
    ①汉语:~翻译丨译成~。②汉字:学写~。
  • 汉廒 hàn áo
    见"汉厫"。
  • 汉奸 hàn jiān
    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 汉碑 hàn bēi
    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 汉表 hàn biǎo
    犹天表,天外。
  • 汉口 hàn kǒu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 汉帜 hàn zhì
    1.汉王刘邦军队的旗帜。 2.汉人军队的旗帜。 3.汉学的标帜。
  • 汉民 hàn mín
    指汉族人。
  • 汉氏 hàn shì/zhī
    指汉代。
  • 汉庭 hàn tíng
    指汉朝。
  • 汉圣 hàn shèng
    指精通《汉书》的南朝梁刘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沛国刘显﹐博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一说为显子臻。
  • 汉仪 hàn yí
    汉官威仪。泛指中国礼仪制度。
  • 汉学 hàn xué
    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汉京 hàn jīng
    指汉朝都城长安或洛阳。亦借指其他古代汉族政权的都城。
  • 汉儿 hàn ér/er
    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2.犹言男子汉。 3.指养子不阉的内侍。
  • 汉籍 hàn jí
    1.汉代典籍。 2.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称中国汉文典籍。
  • 汉誓 hàn shì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
  • 汉道 hàn dào
    1.汉代的道统﹑国祚。 2.指汉兵所行的道路。 3.通往汉土的道路。
  • 汉鼎 hàn dǐng
    汉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汉代社稷。
  • 汉音 hàn yīn
    1.汉土的音信。 2.指汉语。 3.日文中汉字字音的一种。一般认为是隋唐时传入日本的中国北方音。可供研究汉语音韵史的参考。
  • 汉貂 hàn diāo
    即汉珥貂。
  • 汉阁 hàn gé
    指汉扬雄校书之天禄阁。亦借指扬雄。
  • 汉隶 hàn lì/dài
    1.汉代通行的隶书。 2.指汉朝的属吏。
  • 汉陵 hàn líng
    汉代帝王的陵园。
  • 汉酺 hàn pú
    皇上赏赐给臣下的干肉,事始于汉,故称。
  • 汉阴 hàn yīn
    1.汉水南岸。 2.县名。在陕西省南部。后汉置汉阴县。
  • 汉麻 hàn má
    大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一.大麻》。
  • 汉风 hàn fēng
    1.汉代民歌。 2.汉代的威风。
  • 汉镜 hàn jìng
    汉代的铜镜。汉镜有圆形﹑方形。纽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铸有几何形图案或神人禽兽等。东汉中期,出现浮雕的画像,造形精美。
  • 汉调 hàn tiáo/diào
    汉剧的旧称。
  • 汉都 hàn dū/dōu
    汉代都城。亦泛指汉族政权的都城。
  • 江汉 jiāng hàn
    1.长江和汉水。 2.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荆楚之地,在今湖北省境内。 3.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巴蜀之地。今四川省的东部地区。 4.指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湖北省及其附近地区。
  • 汉贰 hàn èr
    指汉皇太子。
  • 汉震 hàn zhèn
    鼓名。
  • 汉话 hàn huà
    汉语。
  • 汉鸡 hàn jī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后因以"汉鸡"为典。
  • 汉赋 hàn fù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取了荀子《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铺张手法。有小赋和大赋两种。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绮靡富丽﹐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 汉高 hàn gāo
    即汉高祖刘邦。
  • 汉语 hàn yǔ
    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参看〖普通话〗。
  • 油汉 yóu hàn
    方言。即蚜虫。
  • 浪汉 làng hàn
    四处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 涒汉 tūn/yūn hàn
    同"涒滩"。
  • 清汉 qīng hàn
    1.天河。 2.霄汉;天空。
  • 游汉 yóu hàn
    遨游云天。
  • 湘汉 xiāng hàn
    湘水与汉水的并称。
  • 潢汉 huáng/guāng hàn
    《汉书.天文志》:"王良旁有八星,絶汉,曰天潢。"因以"潢汉"谓银河。
  • 灵汉 líng hàn
    即云汉﹐天河。
  • 炎汉 yán hàn
    1.汉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2.传说上古炎帝为汉族祖先,因称中国或汉族为炎汉。
  • 烈汉 liè hàn
    犹硬汉。
  • 烟汉 yān hàn
    宵汉,天空极高处。喻指朝廷。
  • 狂汉 kuáng hàn
    癫狂的汉子。
  • 狱汉 yù hàn
    星名。
  • 班汉 bān hàn
    指班固的《汉书》。
  • 番汉 fān/pān hàn
    1.外族与汉族。 2.外族的汉子。
  • 痴汉 chī hàn
    1.愚蠢之人;笨蛋。 2.谓真挚的人。
  • 皇汉 huáng hàn
    犹大汉。称汉朝。后亦称汉族。
  • 硬汉 yìng hàn
    1.坚强不屈的男子。 2.强横霸道的人;狠恶的人。
  • 碧汉 bì hàn
    银河。亦指青天。
  • 神汉 shén hàn
    男巫师。
  • 秋汉 qiū hàn
    秋季的天河。
  • 穷汉 qióng hàn
    1.贫寒的男子。 2.泛指穷苦人。
  • 穹汉 qióng hàn
    犹天汉﹐银河。借指天空。
  • 笨汉 bèn hàn
    指身体粗壮的男子。
  • 粗汉 cū hàn
    性情粗野、动不动就翻脸的男人。
  • 紫汉 zǐ hàn
    犹紫霄。指天空。
  • 罗汉 luó hàn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歜,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 老汉 lǎo hàn
    ①年老的男子。②年老的男子自称:~今年八十整。
  • 肥汉 féi hàn
    肥胖的男子。
  • 莽汉 mǎng hàn
    粗鲁冒失的男子。
  • 蒙汉 mēng/méng/měng hàn
    糊涂人。
  • 蜀汉 shǔ hàn
    朝代名。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今属四川),历史上又称蜀。263年,为魏所灭。
  • 蠢汉 chǔn hàn
    粗笨的汉子。
  • 衡汉 héng hàn
    1.北斗和天河。 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宫苑。
  • 西汉 xī hàn
    又称“前汉”。朝代名。见“汉③”。
  • 觅汉 mì hàn
    1.雇用佃农。 2.指佃农。
  • 谎汉 huǎng hàn
    见"谎汉子"。
  • 谬汉 miù hàn
    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