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案” 词语大全
-
一案
yī àn
1.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 2.一张几桌。 3.一桩案件。 4.犹言一个部门。 -
三案
sān àn
指明宫庭中发生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光宗泰昌元年的红丸案和熹宗天启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魏忠贤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明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 -
专案
zhuān àn
专门处理的案件或重要事件。 -
个案
gè/gě àn
个别的、特殊的案件或事例:作~处理。 -
串案
chuàn àn
同一系统或单位的人串通一起所作的案。 -
举案
jǔ àn
1.亦作“举桉”。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2.亦作“举按”。揭发审查。 -
书案
shū àn
长形写桌。 -
五案
wǔ àn
1.古代的一种杂技。 2.宋代户部分掌的五种政事。 -
伏案
fú àn
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写作。 -
传案
chuán/zhuàn àn
犹传讯。 -
作案
zuò àn
进行犯罪活动。 -
例案
lì àn
1.成例,旧例。 2.典型案件。 -
侍案
shì àn
谓侍奉于香案旁。 -
供案
gōng/gòng àn
供桌:雕花~。 -
假案
jiǎ/jià àn
为诬陷人而虚构的案件。 -
八案
bā àn
宋代三司中度支使所分掌的八项政务。 -
公案
gōng àn
①指官吏审理案件时用的桌子。②指疑难案件,泛指有纠纷的或离奇的事情:一桩~ㄧ~小说。 -
具案
jù àn
备办公文。 -
典案
diǎn àn
主持审查。 -
冤案
yuān àn
没有罪而被当作有罪判决或受处罚的案件。 -
冰案
bīng àn
旧时官方公文信函称收函的机关为冰案。 -
刑案
xíng àn
刑事案件。 -
判案
pàn àn
1.谓政府官员批阅公文,处理政务。 2.犹结论。 -
到案
dào àn
指与案件有关人员到执法机关参与和自己有关的案件的审理活动。 -
办案
bàn àn
办理案件。 -
劾案
hé àn
见"劾按"。 -
医案
yī àn
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一般包括症状、病机、脉象、舌苔和治法、药名和剂量、炮制法及服法等。亦用以指书名。 -
卓案
zhuó àn
几桌。 -
原案
yuán àn
最初的案卷。 -
发案
fā/fà àn
1.案件判定后予以宣布。 2.发生案件。 -
口案
kǒu àn
口头判决书。 -
另案
lìng àn
1.清代指河堤不在常例而是临时的修理工程。 2.另外立案。 -
史案
shǐ àn
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
同案
tóng/tòng àn
1.明清两代称同一年进学。亦指同一年进学者。 2.同一案件。 -
呈案
chéng àn
谓呈送归案。 -
命案
mìng àn
牵涉人命的案件。 -
团案
tuán àn
科举时代县试初试合格者的名单排写成圆圈,以示不分次第,叫团案。复试正式入选的,名单按名次先后排列,叫长案。 -
图案
tú àn
狭义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广义指对器物进行工艺处理前,根据其造型结构、色彩、纹样的设计方案做成的图样。只有造型结构而无装饰纹样的器物,其图案称“立体图案”。 -
在案
zài àn
公文用语。表示某事在档案中已有记录,可以查考。 -
堆案
duī àn
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
备案
bèi àn
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存案以备查考:此事已报上级~ㄧ本店开业一事,已向工商管理部门~。 -
大案
dà àn
1.清代各省行政长官向中央政府同时列名保举一大批下属晋级﹐称为大案。 2.指重大案件。 -
奏案
zòu àn
1.批阅奏本的几桌。 2.奏请查办。 3.清制﹐凡经奏准之案件叫奏案。 -
存案
cún àn
在政府或有关机构登记备案或存留备查。 -
学案
xué àn
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清黄宗羲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唐鉴有《国朝学案小识》。 -
定案
dìng àn
对案件、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拍板~。 -
审案
shěn àn
审理案件。 -
对案
duì àn
犹对狱。受审。 -
寻案
xún àn
1.亦作"寻按"。 2.查考。 -
并案
bìng àn
数案合在一起(办理)。如:这两起劫案系同一伙歹徒所为,可并案侦破。 -
归案
guī àn
隐藏或逃走的罪犯被逮捕、押解或引渡到有关司法机关,以便审讯结案:捉拿~。 -
当案
dāng/dàng àn
主持文案。 -
彻案
chè àn
亦作“彻桉”。撤去食案。 -
得案
dé àn
见"得按"。 -
御案
yù àn
帝王专用的桌子。 -
急案
jí àn
需要赶紧处理的案件。 -
悬案
xuán àn
长期拖延未能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
惨案
cǎn àn
后果极其严重、影响极大、令人惨痛的恶性事件:酿成惨案|五卅惨案。 -
掌案
zhǎng àn
1.宫中领班内官。 2.掌管案卷;掌办文书。 3.指肉铺中专管割肉售卖。 -
投案
tóu àn
自行前往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作案情况听候处理。 -
抚案
fǔ àn
1.谓用手指按着节拍。 2.拍案。 -
抢案
qiǎng/qiāng/chēng àn
抢劫事件﹐抢劫案件。 -
报案
bào àn
把违反法律、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件报告给公安或司法机关。 -
抱案
bào àn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
拍案
pāi àn
拍击桌面,表示非常惊异,赞叹或愤慨等。 -
捕案
bǔ àn
逮捕查验。 -
据案
jù àn
按住。 -
探案
tàn àn
侦探案情。 -
推案
tuī àn
1.考查推求。 2.推究审问。 3.推开几案。 -
提案
tí/dī/dǐ àn
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建议。 -
援案
yuán àn
引用以前案例。 -
搁案
gē àn
几案。 -
撤案
chè àn
撤去餐具。谓用完餐。 -
收案
shōu àn
拘捕案问。 -
教案
jiào/jiāo àn
教案1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 教案2 [jiào’àn]清末指因外国教会欺压人民而引起的诉讼案件,也指人民反抗教会欺压而引起的外交事件。 -
文案
wén àn
1.亦作"文按"。公文案卷。 2.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 -
断案
duàn àn
审判诉讼案件:秉公~。 -
方案
fāng àn
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 -
旧案
jiù àn
1.过去的案件:历时长久的案件。 2.过去原有的条例或事例。 -
本案
běn àn
此案,这个案件。 -
机案
jī àn
泛指案桌。机,通"几"。 -
条案
tiáo/tiāo àn
一种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的狭长形桌子,用来摆放物品。也叫“条几”。 -
查案
chá àn
查清案情。 -
案临
àn lín
莅临查考。 -
案举
àn jǔ
考核并荐举。 -
案事
àn shì
1.考问情事。 2.谓办理其事。 -
案治
àn zhì
查办。 -
案吏
àn lì
谓惩办下属官吏。 -
案首
àn shǒu
明清时代童生参加府、州或县学考试而获得秀才第一名。 -
案缉
àn jī
谓立案缉捕。 -
案甲
àn jiǎ
屯兵不动。 -
案问
àn wèn
审问。 -
案省
àn xǐng
察看,验证。 -
案脉
àn mài
1.切脉,诊脉。 2.依据脉息。 -
案秤
àn chèng
台秤。可放在柜台上面的小型磅秤。 -
案志
àn zhì
抑制感情。 -
案几
àn jī
几案。 -
案发
àn fā
1.到案件发生处查验。 2.谓案情暴露。 -
案察
àn chá
犹查处。 -
案节
àn jié
谓按辔徐行。 -
案目
àn mù
1.定睛注视。 2.旧时称剧场中招待顾客的人员。 -
案例
àn lì
能作范例的个案:运用典型案例,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
案鞫
àn jú
审讯。 -
案掾
àn yuàn
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 -
案陷
àn xiàn
诬告陷害。 -
案友
àn yǒu
明清时,称和自己同一年考取秀才的人为案友。 -
案值
àn zhí
指案件涉及的物、款的价值。 -
案桌
àn zhuō
狭长形的桌子。 -
案放
àn fàng
核查释放。 -
案检
àn jiǎn
1.检查。 2.案卷。 -
案校
àn jiào
审查核定。 -
案元
àn yuán
案首。 -
案摩
àn mó
医疗方法之一。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功能。 -
案杯
àn bēi
犹案酒。 -
案致
àn zhì
审查而确立。 -
案考
àn kǎo
查审考问。 -
案队
àn duì
按次序排列成队。 -
案情
àn qíng
案件的情节。 -
案沓
àn dá
积存的案卷。 -
案籍
àn jí
查考典籍。 -
案奏
àn zòu
奏章弹劾。 -
案行
àn háng
谓按次序排列成行。 -
案卷
àn juǎn
旧称“卷宗”。一组具有有机联系、经过系统化加工成册的文件材料的组合体。一般反映一项工作活动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情况。是档案部门的基本保管单位和统计单位。 -
案头
àn tou
书桌上;几案上:案头放着文房四宝。 -
案览
àn lǎn
查阅。 -
案责
àn zé
查究责备。 -
案土
àn tǔ
安定本土。案,通"安"。 -
案椟
àn dú
案卷。 -
案堵
àn dǔ
安居,安定有序。案,通"安"。 -
案抏
àn wán
见"案扤"。 -
案视
àn shì
犹调查。 -
案照
àn zhào
根据,依照。 -
案牍
àn dú
公文:无案牍之劳形。 -
案具
àn jù
指据以定案或定罪的文字材料。 -
案轨
àn guǐ
谓循着大道前进。 -
案典
àn diǎn
司法部门的官吏。 -
案子
àn zǐ
1.长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的长木板。 2.案件。 -
案兵
àn bīng
1.止兵,屯兵不动。 2.谓部署军队。 3.放下兵器。参见"案兵束甲"。 -
案时
àn shí
按时。按照约定或规定的时间。 -
案犯
àn fàn
作案后未被抓获或在审的人。 -
案剑
àn jiàn
以手抚剑。表示愤怒。 -
案讯
àn xùn
审问。 -
案衣
àn yī
铺在桌案上面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帛。 -
案法
àn fǎ
1.谓执法。 2.指切脉之法。 -
案部
àn bù
1.巡视部伍。 2.地方长官巡察所辖地区。 -
案衍
àn yǎn
1.形容乐声低平绵延。 2.地势低洼貌。 -
案剧
àn jù
谓处理繁重的政务。 -
案坐
àn zuò
犹查办。 -
案牒
àn dié
1.查阅宗室谱牒。 2.官署的文书簿册。 -
案列
àn liè
按次序排列。 -
案奉
àn fèng
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奉。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 -
案论
àn lùn
审讯治罪。 -
案卫
àn wèi
巡察护卫。 -
案件
àn jiàn
1.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 2.泛指事件。 -
案验
àn yàn
也作“按验”。查明;证实。多指案情。 -
案杀
àn shā
查办处死。 -
案抚
àn fǔ
安抚。 -
案理
àn lǐ
审查处理。 -
案据
àn jù
1.犹安定。谓庇护。 2.依据。 3.旧式公文中引述下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据"。 -
案屯
àn tún
驻扎。 -
案由
àn yóu
案件的内容提要。 -
案酒
àn jiǔ
1.佐酒,下酒。 2.下酒的菜肴。 -
案板
àn bǎn
1.炊事或作工用的台板。多为长方形,下有腿或架子。 2.桌面。 3.指猪。 -
案覆
àn fù
核实。 -
案罪
àn zuì
犹治罪。 -
案扤
àn wù
按摩。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 -
案比
àn bǐ
案户比民。 -
案准
àn zhǔn
旧式公文中引述平行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简称准。 -
案语
àn yǔ
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写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
案晷
àn guǐ
按轨道运行。晷,通"轨"。 -
案辨
àn biàn
查讯辨析。 -
案纪
àn jì
查考记录。 -
案记
àn jì
1.卷宗文录。 2.登记。 -
案诛
àn zhū
查明罪行而处以死刑。 -
案伯
àn bó
明清时,同一年考取的秀才彼此称同案,称对方的父亲为案伯。 -
桌案
zhuō àn
桌子与几案。 -
档案
dàng àn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材料。中国最古老的档案是殷商时的甲骨档案。后有金文、石刻、简牍、缣帛、纸张等的档案。现代档案还有胶片、磁带、光盘等。按内容和性质,还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人事档案、公安档案、诉讼档案等分类。 -
款案
kuǎn àn
案卷。 -
欹案
qī àn
1.即懒架。读书时用来托书的架。南朝梁刘孝绰《<昭明太子集>》:"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元陆友《研北杂志》卷下:"曹公作欹案﹐卧视书﹐周美成又谓之倚书床。"一说为卧具的一种﹐如今之躺椅。参见"欹床"。 2.斜靠床椅。 3.谓披览。 -
歇案
xiē àn
谓罪行在案而未被法办。 -
涉案
shè àn
牵涉到案件之中;案件所涉及的:这起经济案件~人员七人,~金额一千多万元。 -
正案
zhèng àn
1.正式审定的名单。 2.正式案件。 -
毒案
dú àn
涉及毒品犯罪的案件。 -
毡案
zhān àn
铺有毡的坐榻。 -
法案
fǎ àn
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查讨论的关于法律、法令问题的议案。 -
洞案
dòng àn
唐宋朝会时安设香炉的一种几案。唐郑谷《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予昔领门下省﹐会天子排正仗﹐吏供洞案者﹐设于前殿两螭首间。案上设燎香炉﹐修注官夹案立。予诘吏何名洞﹐吏辞不知。予思之﹐通朱漆为案﹐故名曰洞耳。"一说﹐洞﹐训"敬"﹐案列于中以起人敬﹐故名。参阅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诂笺二》。 -
添案
tiān àn
谓增添下酒菜肴。 -
滚案
gǔn àn
犹翻案。 -
滞案
zhì àn
积压的案件。 -
烟案
yān àn
有关贩卖或吸食鸦片的案件。 -
琴案
qín àn
琴几。 -
犯案
fàn àn
指作案后被发觉。 -
狱案
yù àn
案件的文本。 -
玉案
yù àn
1.玉饰的有足之盘。 2.玉饰的几案。 -
现案
xiàn àn
刚发生不久的案件;现行案件。如:现案拖成了老案。 -
瓦案
wǎ/wà àn
陶制的短足食品盘。 -
画案
huà àn
彩绘的几桌。 -
番案
fān/pān àn
翻案。 -
疑案
yí/nǐ àn
1.有疑问而难决的案件。 2.泛指情况不明﹐令人疑惑不解﹑不能确定的事件。 -
病案
bìng àn
病历。 -
白案
bái àn
制作米、面等主食的炊事工作。 -
盗案
dào àn
有关抢劫的案件。 -
盘案
pán àn
盛祭物的木盘及放置祭品盘的几案。亦指代祭品。 -
眉案
méi àn
案,盛食物的短足木盘。据《东观汉记.梁鸿传》:载:"鸿字伯鸾,与妻孟光(字德曜)隐居避患,适吴,依大家庑下,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常齐眉。"亦见《后汉书》本传。后以"眉案"为夫妇相敬的典故。 -
破案
pò àn
1.破旧的几案。 2.侦破案件。 -
礼案
lǐ àn
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 -
科案
kē àn
谓审理查究案件。 -
积案
jī àn
长期积压而未了结的案件:清理~ㄧ~如山。 -
稿案
gǎo àn
1.公文案牍。 2.清代地方官署中管理收发公文的小吏。 -
穷案
qióng àn
彻底查究。 -
窃案
qiè àn
盗窃案件。 -
立案
lì àn
①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备案:办厂须向主管机关~。②设立专案:~侦查。 -
竟案
jìng àn
彻底勘查。 -
答案
dá/dā àn
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 -
簿案
bù àn
谓官府文书。 -
绳案
shéng àn
见"绳按"。 -
纠案
jiū àn
1.亦作"纠按"。 2.弹劾审察。 -
结案
jié/jiē àn
案件审理完毕作出最终判决或进行最后处理。 -
罪案
zuì àn
罪状;罪名。 -
翻案
fān àn
①推翻原定的判决:为蒙冤者~。②泛指推翻原来的处分、结论、评价等:~文章。 -
考案
kǎo àn
1.亦作"考按"。 2.考查按验。 3.拷问查究。 4.犹稽考。 5.案卷﹐名单。 -
肉案
ròu àn
卖肉的案子。亦指肉摊或肉店。 -
脉案
mài/mò àn
中医处方前所写明的病状﹐脉象与用药方法。犹病卡。 -
腹案
fù àn
①内心考虑的方案:他初步有了个~。②指已经拟定而尚未公开的方案:这是他们经过半年研究得出的~。 -
花案
huā àn
旧指评定妓女名次的名单。 -
草案
cǎo àn
初步的方案;拟成而未经有关机构审定﹑公布的,或虽公布而尚在试行的法令﹑条例﹑规章等。 -
药案
yào àn
1.放药的小桌子。 2.处方。 -
萤案
yíng àn
见"萤窗雪案"。 -
血案
xuè/xiě àn
杀人案件。 -
覆案
fù àn
1.亦作"覆按"。 2.审察;查究。 -
谨案
jǐn àn
1.慎查考。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 2.详细案问。 -
议案
yì àn
列入议事日程的提案。 -
讯案
xùn àn
审理案件。 -
讲案
jiǎng àn
古代经筵进讲时讲官放书用的几案。 -
讼案
sòng àn
诉讼的案件。 -
访案
fǎng àn
指下令查办的案件。 -
证案
zhèng àn
指与案件有牵连的人。 -
诋案
dǐ àn
指责﹑举劾。 -
词案
cí àn
诉讼的案卷。 -
诗案
shī àn
因作诗而获罪的案件。如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因作诗而入狱﹐继而被贬。见《宋史.苏轼传》。这次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
详案
xiáng/yáng àn
详细考查。 -
谳案
yàn àn
评议案件﹐审理定案。 -
负案
fù àn
作案后被公安机关立案(多指尚未被抓获的):凶手~在逃。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