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兰” 词语大全
-
丁兰
dīng/zhēng lán
汉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刻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 -
且兰
qiě/jú lán
本为汉代西南地区小国之名。武帝于其地置故且兰县,属牂柯郡。见《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地理志上》。地约在今贵州福泉县。 -
丛兰
cóng lán
丛生的兰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丸兰
wán lán
茂盛貌。 -
九兰
jiǔ lán
指兰草。语出《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伊兰
yī lán
1.草花名。有臭气的恶草。佛经中多以伊兰比喻烦,以旃檀木的香味比喻菩提。 2.草花名。赛兰香的别称。 3.国名。伊朗的异译。 -
佩兰
pèi lán
佩系兰草。以兰草为佩饰,表示志趣高洁。语出《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兰烬
lán jìn
烛之馀烬。因状似兰心,故称。 -
兰灯
lán dēng
精致的灯具。 -
兰州
lán zhōu
甘肃省省会。位于省东部,市区面积212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2万。中国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黄河上游重要渡口,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电力供应充足,石油化学工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
兰槐
lán huái
香草名。即白芷。 -
兰盆
lán pén
1.梵语ullambana(俗语avalambana)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2.浴盆的美称。 -
兰堂
lán táng
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 -
兰橑
lán liáo
用木兰做的椽子。亦用为椽子的美称。 -
兰缸
lán gāng
见"兰釭"。 -
兰焰
lán yàn
指烛花。 -
兰炷
lán zhù
线香的美称。 -
兰焚
lán fén
芳兰遭焚。喻高人受摧折。 -
兰味
lán wèi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遂以"兰味"喻意气相投。 -
兰台
lán tái/tāi
1.战国楚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2.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 3.泛指宫廷藏书处。 4.指御史台。汉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 5.唐代指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 7.道教指肝脏。 -
兰筋
lán jīn
马目上部的筋名。筋节坚者能行千里,因之为骏马的代称。 -
兰棹
lán zhào/zhuō
兰舟。 -
兰章
lán zhāng
〈书〉美好的文辞(多用于称颂)。 -
兰子
lán zǐ
以技妄游者。即指走江湖的人。兰,通"阑",妄。 -
兰桂
lán guì
1.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 2.比喻子孙。参见"兰桂齐芳"。 -
兰舟
lán zhōu
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
兰交
lán jiāo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以“兰交”称知心朋友:桂友兰交|兰交早已谢。 -
兰梦
lán mèng
《左传·宣公三年》载:郑文公的贱妾燕姞梦见天使给自己兰,遂生郑穆公。后因以“兰梦”为得子之兆:谁令兰梦感衰翁|夜夜生兰梦。 -
兰生
lán shēng
1.形容美酒香气四溢。 2.指美酒。 -
兰戺
lán shì
台阶的美称。 -
兰羞
lán xiū
佳肴。 -
兰肴
lán yáo
佳肴。 -
兰干
lán gān/gàn
织品名。 -
兰弹
lán dàn/tán
见"兰单"。 -
兰泽
lán zé/shì
1.长兰草的沼泽。 2.用兰浸制的润发香油。 -
兰秋
lán qiū
指农历七月。 -
兰亭
lán tíng
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3.见"兰亭春"。 -
兰臭
lán chòu/xiù
《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孔颖达疏:"谓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后因以"兰臭"指情投意合。 -
兰月
lán yuè
指农历七月。 -
兰兆
lán zhào
生男孩的预兆。 -
兰掖
lán yè/yē
掖庭的美称。指后宫嫔妃所居之地。 -
兰锜
lán yǐ
兵器架。兰,通"阑"。 -
兰石
lán shí/dàn
如兰之芳、石之坚。比喻人的气质美好:兰石之姿|性比兰石|体兰石芳坚之质。 -
兰单
lán dān/shàn/chán
1.亦作"兰弹"。亦作"兰驒"。 2.疲沓;懈怠。 3.锒铛。 -
兰渚
lán zhǔ
1.渚的美称。 2.渚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明一统志》谓,兰渚在绍兴府南二十五里,即晋王羲之曲水赋诗处。《兰亭集序》所谓"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至今犹然。 -
兰薄
lán báo/bó
兰草丛生处。 -
兰汤
lán tāng/shāng
1.熏香的浴水。 2.指温泉。 -
兰皋
lán gāo/yáo
长兰草的涯岸。 -
兰时
lán shí
良时。指春时。 -
兰奢
lán shē
见"兰阇"。 -
兰若
lán ruò
寺庙。[梵ranyakah阿兰若:树林,寂静处] -
兰桡
lán ráo/náo
小舟的美称。 -
兰客
lán kè
良友。 -
兰检
lán jiǎn
诏令的代称。 -
兰芳
lán fāng
兰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贤人。 -
兰熏
lán xūn/xùn
兰之馨香。喻人德行之美。 -
兰言
lán yán
情投意合之言。语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兰烟
lán yān
芳香的烟气。 -
兰省
lán shěng/xǐng
即兰台。指秘书省。 -
兰芝
lán zhī
1.兰草与灵芝。 2.比喻高雅的情趣。 3.喻佳子弟。 -
兰膏
lán gāo/gào
1.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 2.一种润发香油。 -
兰玉
lán yù
1.兰和玉。 2.芝兰玉树。比喻佳子弟。 -
兰阇
lán dū
1.亦作"兰奢"。 2.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朱子语类》卷一三六:"王导为相,只周旋人过一生,谓胡僧曰:'兰奢,兰奢。'乃胡语之藵誉者也。"一说,即兰若。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后人亦间有用之者。 -
兰釭
lán gāng
1.亦作"兰缸"。 2.燃兰膏的灯。亦用以指精致的灯具。 -
兰室
lán shì
芬香典雅的居室,多指女子香闺:疑居兰室之中|椒房兰室|皓月掩兰室。 -
兰荪
lán sūn
1.即菖蒲。一种香草。 2.指佳子弟。 -
兰成
lán chéng
北周庾信的小字。 -
兰讯
lán xùn
对他人书简的美称。 -
兰莸
lán yóu
兰,香草;莸,臭草。多用以喻良莠﹑贤愚﹑美丑等。 -
兰房
lán fáng
1.高雅的居室。 2.犹香闺。旧时妇女所居之室。 -
兰香
lán xiāng
1.草名。 2.泽兰。 -
兰舆
lán yú
古代的一种轻便车。 -
兰夜
lán yè
指七夕。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习称是月七日之夜为"兰夜"。 -
兰署
lán shǔ
即兰台。指秘书省。 -
兰麝
lán shè
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 -
兰谱
lán pǔ
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家族的谱系(兰味香,比喻情投意合,《易经·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兰艾
lán ài/yì
兰草和艾草。兰草香、艾草臭,比喻良莠、善恶或贵贱:兰艾不分|兰艾同生|兰艾同焚。 -
兰苕
lán tiáo/sháo
兰花。 -
兰闺
lán guī
香闺。女子的居室:兰闺织锦秦川女|妆罢出兰闺|双燕集兰闺。 -
兰鹢
lán yì
船的美称。鹢,借指船。 -
兰芽
lán yá
兰的嫩芽。常比喻子弟挺秀。 -
兰那
lán nà/nǎ/nèi/nā
同"兰若"。 -
兰裓
lán gé/jiē
袈裟,僧衣。 -
兰陔
lán gāi
《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承此旨而作《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后以"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 -
兰英
lán yīng
1.兰的花朵。 2.汉枚乘《七发》:"兰英之酒,酌以涤口。"谓同兰花一样香美之酒。后因以借指美酒。 -
兰金
lán jīn
古代指一种白色贵金属。据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载,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谓此金出汤泉,状混混若泥,冶炼后色白如银。当汉世,上将出征或使绝国者,多用此泥为玺封。武帝以后,此泥乃绝。 -
兰芷
lán zhǐ
兰草与白芷。皆香草。 -
兰驒
lán tuó
见"兰单"。 -
兰蕙
lán huì
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 -
兰花
lán huā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形,先端尖,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供观赏。花可制香料。也叫春兰。②建兰。‖俗称兰草。 -
兰草
lán cǎo
①佩兰。②兰花的俗称。 -
兰襟
lán jīn
①芬香的衣襟:兰襟郁郁散芳泽。②襟:襟怀。比喻知己:遽痛兰襟断。 -
兵兰
bīng lán
1.亦作"兵阑"。亦作"兵栏"。 2.放置兵器的栏架。 -
吊兰
diào lán
又称“挂兰”。单子叶植物,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有圆柱形肉质根和短的根状茎。叶丛生。夏季开白花。外形似兰,故名。通常作为悬挂室内的观赏花卉。 -
呼兰
hū lán
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木制烟囱。 -
墨兰
mò lán
1.墨画的兰。 2.兰的一种。花深紫如墨,故名。 -
奥兰
ào lán
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人口89万(1984年)。经济和文化较发达。有石油化工、造船、纺织等工业。兼有阿拉伯风貌和现代化城市特色。 -
奸兰
jiān lán
犯禁走私。 -
婆兰
pó lán
古代重量单位。 -
季兰
jì lán
古少女名或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置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敬可弃乎?"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季兰》:"按此数句非泛语,明据《诗·采苹》为言,季兰盖即季女之名或字。"一说,"季兰"为佩兰草的少女。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季兰尸之,敬也。"杜预注。 -
崇兰
chóng lán
丛兰,丛生的兰草。 -
干兰
gān/gàn lán
1.亦作"干阑"。亦作"干栏"。 2.我国古代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种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区还继续使用。 -
幽兰
yōu lán
1.兰花。 2.古琴曲名。 -
建兰
jiàn lán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状披针形,夏秋季开花,淡黄绿色,有紫色条纹,气味清香,是观赏植物。也叫兰花,俗称兰草。 -
征兰
zhēng lán
谓取验于兰。语出《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倏。余,而祖也,以是为尔子……'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杜预注:"惧将不见信,故欲计所赐兰为怀子月数。"遂用为典故,以称人有贵子。 -
握兰
wò lán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2.古时握兰以赠别。 3.喻孝养父母。 -
撇兰
piē/piě lán
凑合聚餐或买小吃费用的一种方式﹐带有游戏性质。其法在纸上画一丛兰叶(后或不拘)﹐叶数等于人数﹐每一茎叶底下秘密注明出钱数目﹐其中一叶不必出钱﹐用纸掩盖;然后由聚餐者每人指定一茎。揭晓后视茎底数目出钱。 -
擘兰
bò lán
即擘蓝。 -
支兰
zhī lán
1.指人体的脉络。 2.毒草狼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
斐兰
fēi lán
小孩玩的一种弓。 -
斑兰
bān lán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貌。 -
春兰
chūn lán
植物名。兰科,多年生草本,叶丛生。春季开花者称春兰。 -
木兰
mù lán
文学故事人物。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戎马生涯十余年,身经百战,胜利而归,始终未被识破是个女性。是刚毅勇敢的古代妇女形象。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明代徐渭杂剧《雌木兰》即演其事。 -
朱兰
zhū lán
兰花的一种。 -
林兰
lín lán
1.花名。或曰栀子的别名。 2.木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3.石斛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斛》。 -
树兰
shù lán
植兰。 -
格兰
gé lán
见"格兰姆"。 -
梦兰
mèng lán
据《左传·宣公三年》载,春秋时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使赐兰而生穆公。后因以“梦兰”称妇女怀孕。 -
椒兰
jiāo lán
①椒和兰,都是芳香之物:椒兰芬苾。②比喻美好:椒兰之德。 -
楚兰
chǔ lán
兰,香草名。古代男女都佩用,以祓除不祥。因盛产于楚地,屈原《楚辞》中又多所歌咏,故称。 -
楼兰
lóu lán
古西域国名,汉元封三年内附。王居扜泥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使,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傅介子以立功封侯。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 -
汍兰
wán lán
见"汍澜"。 -
沐兰
mù lán
犹沐芳。兰,兰草。 -
法兰
fǎ lán
同“凸缘”。 -
波兰
bō lán
中欧国家。北临波罗的海。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62万(1995年)。首都华沙。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较发达。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煤储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
泽兰
zé/shì lán
1.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叶片卵圆形或披针状。秋季开白花。通常生长于山坡草丛。茎叶含芳香油,可做调香原料。 2.中药名。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的茎叶。性微温,味苦﹑辛。 -
浴兰
yù lán
见"浴兰汤"。 -
灵兰
líng lán
传说为黄帝藏书室名。 -
燕兰
yàn/yān lán
燕姞所生儿,名兰。借指自己的儿子。 -
猗兰
yǐ lán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 3.喻情操高洁之士。 -
玉兰
yù lán
花木名。落叶乔木,一般高三至五米。单叶互生,倒卵形状长椭圆形。花大型,呈钟状,单生枝顶,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兰,故名。参阅明汪世懋《学圃杂疏》﹑《广群芳谱·花谱·玉兰》。 -
珠兰
zhū lán
1.真珠兰的省称,即金粟兰。以其蓓蕾如珠,故名。 2.茶名。 -
班兰
bān lán
色彩错杂灿烂貌。班,通"斑"。 -
白兰
bái lán
1.兰的一种。 2.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分布于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西部地区。 -
皋兰
gāo/yáo lán
1.亦作"皐兰"。 2.泽边的兰草。 3.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4.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 -
盂兰
yú lán
见"盂兰盆"。 -
石兰
shí/dàn lán
1.香草名。即山兰。兰草的一种。 2.石韦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石韦》。参见"石韦"。 -
碧兰
bì lán
兰花的一种。 -
秋兰
qiū lán
秋日的兰草。 -
米兰
mǐ lán
意大利最大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人口158.1万(1982年)。大工业中心,以钢铁、汽车、电子等重工业占优势。北部地区最大交通枢纽。市内多教堂和艺术建筑,如米兰大教堂、拉·斯卡拉大剧院等。米兰博览会是世界最大博览会之一。 -
红兰
hóng/gōng lán
兰草的一种。 -
纫兰
rèn lán
《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后以"纫兰"比喻人品高洁。 -
纳兰
nà lán
复姓。金代有纳兰邦烈。 -
罗兰
luó lán
(sophialoren,1934-)意大利电影演员。女。1949年从影。1954年因在德·西卡执导的影片《那不勒斯的黄金》中饰演角色而知名。主演的《黑兰花》、《乔恰拉》、《意大利式的结婚》、《航行》等影片,分别在威尼斯、戛纳、莫斯科等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 -
膏兰
gāo/gào lán
油脂与香草。比喻消损自身而造福他人者。 -
芄兰
wán lán
即“萝藦”。 -
芝兰
zhī lán
①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芝兰生深林。②比喻优秀子弟:芝兰有秀|芝兰重茂。参见“芝兰玉树”。 -
芬兰
fēn lán
北欧国家。西南临波罗的海。面积33.70万平方千米。人口509.8万(1994年)。首都赫尔辛基。大部分为丘陵和平原,冰蚀湖泊众多,有“千湖国”之称。大部分地区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四分之一土地在北极圈内,森林资源丰富。经济较发达。纸张和纸浆出口居世界前列。冶金工业也很重要。以产破冰船闻名。 -
芷兰
zhǐ lán
芷和兰。皆香草名。 -
芳兰
fāng lán
兰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
荷兰
hé/hè lán
西欧国家。临北海。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人口1542.28万(1995年)。首都阿姆斯特丹,政府、议会和外交使团驻海牙。地势低平,近2/5地区低于海平面,有“低地国”之称。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乳牛饲养业和园艺业(蔬菜、花卉)驰名世界。世界主要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萑兰
huán lán
流泪貌。 -
蕙兰
huì lán
又称“九子兰”、“九芦兰”。单子叶植物,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尖而狭长。初夏开花,浅黄绿色,有香气。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供观赏。 -
解兰
jiě/jiè/xiè lán
解去佩兰。谓放弃隐居生活。 -
言兰
yán lán
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