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包含:丁” 词语大全

  • 一丁 yī dīng/zhēng
    1.一个成年男子。 2.《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谓不识字或学极浅陋者为不识一丁。 3.一枚钉子。
  • 丁户 dīng/zhēng hù
    民户。
  • 丁辰 dīng/zhēng chén
    适逢其时。
  • 丁当 dīng/zhēng dāng/dàng
    象声词,形容金属、瓷器、玉饰等撞击的声音:环佩~ㄧ铁马~ㄧ碟子碗碰得丁丁当当的。也作叮当、玎珰。
  • 丁鞵 dīng/zhēng xié
    底部安有钉齿以防滑的雨天用鞋,即钉鞋。鞵,同"鞋"。
  • 丁期 dīng/zhēng qī/jī
    正当其时。
  • 丁役 dīng/zhēng yì
    1.服劳役的壮丁。 2.指成年男子的劳役。
  • 丁忧 dīng/zhēng yōu
    〈书〉遭到父母的丧事。
  • 丁丑 dīng/zhēng chǒu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 丁祭 dīng/zhēng jì/zhài
    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 丁宁 dīng/zhēng níng/nìng
    反复地嘱咐:他娘千~万嘱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也作叮咛。
  • 丁冬 dīng/zhēng dōng
    同‘丁东’。
  • 丁头 dīng/zhēng tóu/tou
    指鱼。
  • 丁泠 dīng/zhēng líng
    象声词。
  • 丁对 dīng duì
    [方]适合:妥当。
  • 丁珰 dīng/zhēng dāng
    见"丁当"。
  • 丁艰 dīng/zhēng jiān
    〈书〉丁忧。
  • 丁害 dīng/zhēng hài
    谓蚊蝇叮咬之害。
  • 丁星 dīng/zhēng xīng
    对着星光。
  • 丁赋 dīng fù
    又称“丁税”、“丁银”。中国古代政府对成年男子征收的税。具有代替劳役的性质。成丁服役的年龄,各代规定不一,最低为十六岁,最高为六十五岁。到清代,丁赋并入田赋征收。
  • 丁栎 dīng/zhēng lì/yuè
    良种牛。
  • 丁快 dīng/zhēng kuài
    捕快衙役。
  • 丁兰 dīng/zhēng lán
    汉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刻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
  • 丁银 dīng/zhēng yín
    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 丁字 dīng/zhēng zì
    见"丁字帘"。
  • 丁亥 dīng/zhēng hài
    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如:乾隆丁亥 (公元1767年) 冬。——清·袁枚《祭妹文》。
  • 丁点 dīng/zhēng diǎn
    表示极少或极小。
  • 丁粮 dīng/zhēng liáng
    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
  • 丁人 dīng/zhēng rén
    指壮健的男子。
  • 丁书 dīng/zhēng shū
    指旧时官府中书办一类的小吏。
  • 丁税 dīng/zhēng shuì
    人口税。
  • 丁若 dīng/zhēng ruò
    复姓。晋有丁若坚。见《通志.氏族五》。
  • 丁则 dīng/zhēng zé
    有关人丁服徭役的规定。
  • 丁荦 dīng/zhēng luò
    见"丁栎"。
  • 丁漕 dīng/zhēng cáo
    按人口交纳的漕粮。
  • 丁坝 dīng/zhēng bà
    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的保护堤岸水土的建筑物。
  • 丁翁 dīng/zhēng wēng
    通草的别名。
  • 丁时 dīng/zhēng shí
    适逢其时。
  • 丁令 dīng/zhēng líng/lǐng/lìng
    1.同"丁零"。 2."丁令威"的省称。 3.指鹤。
  • 丁强 dīng/zhēng qiáng/qiǎng/jiàng
    1.健壮。强,同"强"。 2.指健壮的人。
  • 丁奚 dīng/zhēng xī
    一种小儿羸弱之病。
  • 丁方 dīng/zhēng fāng
    四方。
  • 丁坑 dīng/zhēng kēng
    茶名。
  • 丁田 dīng/zhēng tián
    按人丁分给的土地。
  • 丁产 dīng/zhēng chǎn
    1.人口与田产。 2.指财产。
  • 丁甲 dīng/zhēng jiǎ
    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
  • 丁属 dīng/zhēng shǔ/zhǔ
    指丁夫。
  • 丁口 dīng/zhēng kǒu
    人口:国家丁口连四海|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 丁香 dīng/zhēng xiāng
    丁香1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冠长筒状。供观赏。②这种植物的花。‖也叫丁香花或紫丁香。 丁香2[dīngxiāng]常绿 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在热带地方。花可入药,种子可以榨丁香油,用做芳香剂。
  • 丁钱 dīng/zhēng qián
    人口税。亦称"丁口钱"。
  • 丁匠 dīng/zhēng jiàng
    夫役和工匠。
  • 丁梢 dīng/zhēng shāo/sào
    同"盯梢"。
  • 丁穷 dīng/zhēng qióng
    犹言丁忧。
  • 丁丁 dīng/zhēng dīng/zhēng
    1.壮健貌。 2.漫远貌。 3.指汉丁令威。 4.冰冷貌。
  • 丁部 dīng/zhēng bù
    集部。
  • 丁差 dīng/zhēng chà/chā/chāi/cī
    成丁男子的劳役。
  • 丁籍 dīng/zhēng jí
    人丁档案。
  • 丁米 dīng/zhēng mǐ
    按人口缴纳的税米。
  • 丁徭 dīng/zhēng yáo
    古代成年男子所服的劳役。
  • 丁历 dīng/zhēng lì
    葶苈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葶苈》。
  • 丁老 dīng/zhēng lǎo
    道教语。称心之神。因心属丁火,故称。
  • 丁女 dīng/zhēng nǚ/rǔ
    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 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
  • 丁主 dīng/zhēng zhǔ
    指世居当地的人丁。与客居人丁相对。
  • 丁未 dīng/zhēng wèi
    六十甲子的第四十四位。如:是月丁未。——清·姚鼐《登泰山记》。
  • 丁沉 dīng/zhēng chén
    消沉。
  • 丁力 dīng/zhēng lì
    成年的劳力。
  • 丁东 dīng/zhēng dōng
    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玉佩~。也作丁冬。
  • 丁零 dīng/zhēng líng
    象声词,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铜铃~~地响。
  • 丁胥 dīng/zhēng xū
    官府中的小吏。
  • 丁妻 dīng/zhēng qī/qì
    壮年的已婚妇女。
  • 丁身 dīng/zhēng shēn
    指丁口。
  • 丁帘 dīng/zhēng lián
    见"丁字帘"。
  • 丁壮 dīng/zhēng zhuàng
    ①健壮:万物之丁壮|丁壮者引弦而战。②壮年男子:丁壮在南岗。
  • 丁折 dīng/zhēng zhē/zhé/shé
    清代把人丁税折算银钱匀入田赋中一并收取的制度。
  • 丁丙 dīng bǐng
    1.清代藏书家。字嘉鱼,一字松生(1832-1899),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其祖父丁国典建八千卷楼藏书,丁丙沿用其祖书室名。藏书总数约二十万卷,不少是宋元刊本和明清精刻。其藏书后为江南图书馆收购,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著有《善本书室藏书志》等。2.即丙丁,指灯火。
  • 丁册 dīng/zhēng cè
    旧时指户口簿。
  • 丁中 dīng/zhēng zhōng
    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北齐。历代迭有变更。
  • 丁塞 dīng/zhēng sāi/sài/sè
    堵塞。
  • 丁绢 dīng/zhēng juàn
    以紬绢折纳的丁赋。
  • 丁稚 dīng/zhēng zhì
    少壮。
  • 丁奴 dīng/zhēng nú
    成年的男奴仆。
  • 丁灵 dīng/zhēng líng
    同"丁零"。
  • 丁档 dīng/zhēng dàng
    人口档案。
  • 丁男 dīng/zhēng nán
    成年男子:即有丁男繁衍之族。也指已及服役年龄的男子: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 丁卯 dīng mǎo
    六十甲子的第四位。
  • 丁庸 dīng/zhēng yōng
    1.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 2.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
  • 丁夜 dīng/zhēng yè
    四更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
  • 丁倒 dīng/zhēng dǎo/dào
    颠倒。丁﹑颠双声,通用。
  • 丁步 dīng/zhēng bù
    方言。置放在溪﹑河浅处以便行人往来的石头墩子。
  • 丁八 dīng/zhēng bā
    顶;顶撞。
  • 丁夫 dīng/zhēng fū/fú
    1.壮健的男子。 2.唐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 丁婢 dīng/zhēng bì
    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婢女。
  • 丁年 dīng/zhēng nián
    男子成丁之年。历代之制不一。汉以男子二十岁为丁,明清以十六岁为丁。亦泛指壮年。
  • 丁屐 dīng/zhēng jī
    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
  • 丁子 dīng/zhēng zǐ
    1.古楚地称虾蟆为丁子。 2.指儿子。 3.钉子。
  • 上丁 shàng/shǎng dīng/zhēng
    1.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注:"为将飨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唐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孔子的日子。 2.壮丁。
  • 丙丁 bǐng dīng
    古人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故借以指火:阅后即付丙丁。
  • 东丁 dōng dīng/zhēng
    象声词。
  • 丢丁 diū dīng/zhēng
    犹言做得﹑做成。
  • 中丁 zhōnɡ dīnɡ
    1.中旬逢丁之日。 2.年满十六以上,十七以下的男子。
  • 义丁 yì dīng/zhēng
    旧指抗暴自卫的地方组织的兵丁。
  • 乡丁 xiāng dīng/zhēng
    旧时在乡政府里当差的人。
  • 二丁 èr dīng/zhēng
    指三国魏丁仪﹑丁廙兄弟。二人才朗学博,与曹植友善,后均遭曹丕杀害。
  • 五丁 wǔ dīng/zhēng
    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2.泛指力士。
  • 亚丁 yà dīng/zhēng
    也门最大海港。人口35万(1986年)。天然良港,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是亚、欧、非三洲海上交通要冲。世界最大加油港之一。有修船、炼油、纺织等工业。商业繁荣,为邻近国家间商品集散地。多清真寺。
  • 亲丁 qīn/qìng dīng/zhēng
    1.亲信的家丁。 2.亲族,亲属。
  • 人丁 rén dīng/zhēng
    ①成年男子;能服役的人: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万斛。②家丁;男仆:添派人丁上夜。③人口;家口:人丁兴旺。
  • 伶丁 líng dīng/zhēng
    见"伶仃"。
  • 余丁 yú dīng/zhēng
    1.指充军役以外的丁口。 2.军中编外人员。
  • 侍丁 shì dīng/zhēng
    古代留侍父母的丁男。
  • 保丁 bǎo dīng
    1.宋代保甲制中的乡兵。 2.旧时保里的差役,保长的走卒。
  • 僦丁 jiù dīng/zhēng
    雇用壮丁。
  • 免丁 miǎn dīng/zhēng
    免除成丁男子的徭役。
  • 全丁 quán dīng/zhēng
    对国家有完纳赋税﹑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
  • 公丁 gōng dīng/zhēng
    旧称机关团体中的勤杂人员。
  • 六丁 liù/lù dīng/zhēng
    道教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
  • 兵丁 bīng dīng
    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后因以称士兵。
  • 内丁 nèi/nà dīng/zhēng
    亲近的家丁。
  • 兼丁 jiān dīng/zhēng
    两名壮丁;其他丁口。
  • 军丁 jūn dīng/zhēng
    兵卒;士兵。
  • 农丁 nóng dīng/zhēng
    指青壮年农民。
  • 冷丁 lěng dīng/zhēng
    〈方〉冷不防:~地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兔子来。
  • 出丁 chū dīng/zhēng
    抽出成年男子服劳役或兵役。
  • 勇丁 yǒng dīng/zhēng
    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
  • 千丁 qiān dīng/zhēng
    谓很多人。清初的一种户籍。
  • 半丁 bàn dīng
    指岁数尚未达到全丁年龄的人。
  • 单丁 dān/shàn/chán dīng/zhēng
    没有兄弟的成年男子。
  • 卤丁 lǔ dīng/zhēng
    海边制盐者。
  • 及丁 jí dīng/zhēng
    成年。
  • 双丁 shuāng dīng/zhēng
    1.一家之内的两个成年男子。 2.指三国魏丁仪﹑丁廙兄弟两人。
  • 吉丁 jí dīng/zhēng
    象声词。形容金属玉器等物碰击声。
  • 团丁 tuán dīng/zhēng
    旧时壮丁,归团防机构管辖。
  • 园丁 yuán dīng/zhēng
    ①从事园艺的劳动者:园丁种植花卉。②比喻教育工作者:园丁奖|园丁之歌|辛勤的园丁。
  • 圩丁 wéi/xū dīng/zhēng
    修筑圩田的人。
  • 地丁 dì/de dīng/zhēng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地客"。
  • 壮丁 zhuàng dīng/zhēng
    青壮年男子。旧社会特指被抓去补充兵源的青年:抓壮丁。
  • 天丁 tiān dīng/zhēng
    天兵。
  • 孤丁 gū dīng/zhēng
    赌博用语。把钱押在一门上,以赌输赢。
  • 女丁 nǚ dīng/zhēng
    成年女性。
  • 婴丁 yīng dīng/zhēng
    遭受;遭到。
  • 宁丁 níng/nìng dīng/zhēng
    孤独貌。
  • 客丁 kè dīng/zhēng
    1.仆人。 2.犹客民。
  • 宫丁 gōng dīng/zhēng
    保卫王宫的兵士。
  • 家丁 jiā dīng/zhēng
    旧时大地主或官僚家里雇来保护自己并供差使的仆役。
  • 屯丁 tún/zhūn dīng/zhēng
    屯田之人。
  • 山丁 shān dīng/zhēng
    1.山区的成年男子。 2.山丁树的果实。小圆形,味酸甜。
  • 峒丁 tóng/dòng dīng/zhēng
    1.峒人。 2.峒兵。
  • 巡丁 xún dīng/zhēng
    担任巡查的兵卒﹑差役。
  • 工丁 gōng dīng/zhēng
    服力役的壮丁。
  • 布丁 bù dīng
    英语pudding的译音。西餐食品,用面粉﹑牛奶﹑鸡蛋﹑水果等制成。
  • 帮丁 bāng dīng
    犹家丁,从人。
  • 库丁 kù dīng/zhēng
    旧称在府库中当差﹑打杂的人。
  • 庖丁 páo dīng/zhēng
    厨师。
  • 弁丁 biàn dīng
    漕运的差役。
  • 强丁 qiáng/qiǎng/jiàng dīng/zhēng
    犹壮丁。
  • 役丁 yì dīng/zhēng
    服劳役者。
  • 惭丁 cán dīng
    《左传.襄公十四年》:"初,尹公佗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卫献公),公孙丁御公。子鱼(庾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后以"惭丁"指愧为人师。
  • 成丁 chéng dīng
    旧指男子达到服役的年龄。年龄规定,历代不同。
  • 户丁 hù dīng/zhēng
    1.每户中的成年男子。 2.泛指丁口。
  • 抓丁 zhuā dīng/zhēng
    抓壮丁。旧称强行抓青壮年男子去当兵。
  • 抗丁 kàng dīng/zhēng
    旧时民众抗拒统治者抓壮丁。
  • 报丁 bào dīng
    旧称卖报的人。
  • 抽丁 chōu dīng
    抽壮丁。旧时征兵的方式。
  • 拉丁 lā/lá dīng/zhēng
    ①旧时军队抓青壮年男子当兵。②拉夫。
  • 探丁 tàn dīng/zhēng
    探兵。
  • 撅丁 juē/jué dīng/zhēng
    旧时妓院中的男帮工。
  • 撩丁 liāo/liáo dīng/zhēng
    分文;钱。
  • 新丁 xīn dīng/zhēng
    1.新到成丁年龄的男子。 2.新添的人口。
  • 旗丁 qí dīng/zhēng
    1.漕运的兵丁。 2.犹旗兵。
  • 桥丁 qiáo dīng/zhēng
    守桥的兵丁。
  • 橙丁 chéng dīng
    用橙子小块加糖做成的蜜饯。
  • 次丁 cì dīng/zhēng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2.次子。
  • 正丁 zhèng dīng/zhēng
    旧称对国家有纳税和服役义务的成年人。
  • 武丁 wǔ dīng/zhēng
    1.商代国王名。后世称为高宗。盘庚弟小乙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在位五十九年。 2.古代传说中仙人名。姓成,名武丁。
  • 毛丁 máo dīng/zhēng
    清代的一种人头税。
  • 民丁 mín dīng/zhēng
    旧指壮丁。
  • 沙丁 shā/shà dīng/zhēng
    1.指沙田民户之丁男。 2.旧宗名。在西藏自治区东北部。1960年与边坝宗合并为边坝县。
  • 洞丁 dòng dīng/zhēng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壮丁。
  • 添丁 tiān dīng/zhēng
    唐卢仝生子,取名"添丁",意谓为国家添一丁役(服力役的壮丁)。唐韩愈《寄卢仝》诗:"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后引申为生男孩。
  • 渐丁 jiàn/jiān dīng/zhēng
    未成年的候补待役者。
  • 渔丁 yú dīng/zhēng
    渔民。
  • 火丁 huǒ dīng/zhēng
    1.以煮盐为业的人口。 2.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 灵丁 líng dīng/zhēng
    木桩。
  • 灶丁 zào dīng/zhēng
    1.旧称煮盐工。 2.厨工。
  • 炉丁 lú dīng/zhēng
    炉工;铁匠。
  • 牧丁 mù dīng/zhēng
    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
  • 独丁 dú dīng/zhēng
    唯一的男儿。
  • 猛丁 měng dīng/zhēng
    突然。
  • 獠丁 liáo dīng/zhēng
    指西南少数民族的兵丁。
  • 田丁 tián dīng/zhēng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 2.亦称"田子"﹑"马前牌"。宋代苗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 男丁 nán dīng/zhēng
    成年男子。
  • 畦丁 qí dīng/zhēng
    1.园丁。 2.畦夫。
  • 登丁 dēng dīng/zhēng
    象声词。伐木声。
  • 白丁 bái dīng
    旧时指未取得功名的平民或无学问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祭丁 jì/zhài dīng/zhēng
    即丁祭。旧时每年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孔子之称。
  • 盐丁 yán dīng/zhēng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
  • 砂丁 shā dīng/zhēng
    矿工。
  • 矿丁 kuàng dīng/zhēng
    旧时对矿工的称呼。
  • 神丁 shén dīng/zhēng
    天神的使者。
  • 秃丁 tū dīng/zhēng
    对僧人之讥称。
  • 秋丁 qiū dīng/zhēng
    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称秋丁。
  • 穷丁 qióng dīng/zhēng
    穷汉。
  • 红丁 hóng/gōng dīng/zhēng
    蕈的别名。
  • 练丁 liàn dīng/zhēng
    清代于正规军以外,就地征选丁壮训练成地方武装,谓之团练,其兵丁称"练丁"。
  • 良丁 liáng dīng/zhēng
    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 肉丁 ròu dīng/zhēng
    1.皮肤上生的颗粒状病变。 2.肉类切成的方形小块。
  • 舆丁 yú dīng/zhēng
    舆夫。
  • 船丁 chuán dīng/zhēng
    船夫。
  • 芦丁 lú dīng/zhēng
    即芦人。
  • 花丁 huā dīng/zhēng
    种花的园丁。
  • 蛋丁 dàn dīng/zhēng
    蜑丁。蛋﹐同"蜑"。
  • 蜜丁 mì dīng/zhēng
    即蚶子。俗称瓦垄子。
  • 蜑丁 dàn dīng/zhēng
    蜑人中的青壮年。
  • 蠲丁 juān dīng/zhēng
    免除丁口钱。
  • 补丁 bǔ dīng
    1.亦作"补帄"。亦作"补钉"。 2.补在破损的衣服或物件上的东西。
  • 警丁 jǐng dīng/zhēng
    犹警察。
  • 识丁 shí/zhì dīng/zhēng
    《旧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后以"识丁"指识字。
  • 课丁 kè dīng/zhēng
    1.旧时依法纳税服劳役的男子。 2.按丁口纳税。
  • 貂丁 diāo dīng/zhēng
    捕貂的猎人。
  • 财丁 cái dīng
    钱财和人丁。
  • 贫丁 pín dīng/zhēng
    贫苦的人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