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一个字:地” 词语大全

  • 地主 dì/de zhǔ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2.神名。 3.田地的主人。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 地厌 dì/de yàn
    古代术数家谓狗为地厌。
  • 地势 dì/de shì
    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比喻社会地位: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地东 dì/de dōng
    出租土地的人家。对佃户而言。
  • 地坐 dì/de zuò
    谓席地而坐。
  • 地堑 dì/de qiàn/zàn/jiàn
    至少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壳下降部分,一般长度宽度大得多。
  • 地征 dì/de zhēng
    土地税。
  • 地圻 dì/de qí/yín
    地垠。圻,通"垠"。
  • 地梨 dì/de lí
    1.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湿地里,地下茎象荸荠,可以吃。 2.这种植物的地下球茎。 3.方言。荸荠。
  • 地正 dì/de zhèng
    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
  • 地洞 dì/de dòng
    在地面下挖成的洞。
  • 地极 dì/de jí
    1.指大地的极远之处。 2.今指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 地头 dì/de tóu/tou
    1.田地的两头。 2.当地;本地。 3.处所;地方。 4.方面。 5.书页下端的空白处。
  • 地利 dì/de lì
    1.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土地条件。 2.地理优势。
  • 地子 dì/de zǐ
    唐代抵充百官职田的粟米。
  • 地俗 dì/de sú
    地方的风俗;人世的习俗。
  • 地堰 dì/de yàn
    环绕田地,防止水土流失的较低的建筑物。
  • 地段 dì/de duàn
    犹区域,指地面上的某一段。
  • 地厘 dì/de lí
    谓大地之道。
  • 地制 dì/de zhì
    1.指帝王的分封制度。 2.土地制度。
  • 地动 dì/de dòng
    地震。
  • 地户 dì/de hù
    1.地的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 2.泛指大地。 3.土地的所有者。 4.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犹佃户。 5.道教称人的鼻子。
  • 地心 dì/de xīn
    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层内部。
  • 地域 dì/de yù
    大面积的区域或范围:地域经济。
  • 地公 dì/de gōng
    即司空。古代主管水土和营建工程的官。
  • 地楞 dì/de léng
    见"塄"。
  • 地宜 dì/de yí
    1.谓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质适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长。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环境或条件。
  • 地乳 dì/de rǔ
    1.地母之乳房。指岐山。 2.梵文化名称Gostana的意译,指于阗。go,梵文"地,大地"之意;stana,梵文"乳房"之意。
  • 地仙 dì/de xiān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3.比喻美丽的女子。
  • 地温 dì/de wēn
    地面及其以下的土壤温度。地面温度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冬季低。土壤温度的变化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约在1米深处,温度的日变化已消失。土壤深达20米以下时,地温的年变化也消失了。井水冬暖夏凉就是地温终年少变所致。
  • 地块 dì/de kuài
    1.田地,尤指可耕地或牧场。如:长地块。2.以断层或褶皱为边界,并以整体方式发生位移而无内部变化;一种具山岳地形的巨大断块。
  • 地支 dì/de zhī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岁阴"。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参见"干支"。
  • 地摊 dì/de tān
    就地出卖货物的摊子。
  • 地灶 dì/de zào
    就地挖成的临时炉灶。
  • 地名 dì míng
    地方(如城市或城镇)的名称。
  • 地权 dì/de quán
    土地所有权。
  • 地底 dì/de dǐ/de
    1.指大地的低凹处。 2.地面之下。
  • 地场 dì/de cháng/chǎng
    地方,去处。
  • 地宇 dì/de yǔ
    指屋宇及其所占的地面。
  • 地垒 dì/de lěi
    两条断裂带之间的岩层如果高于两侧的岩层,这高出的部分叫地垒。
  • 地步 dì/de bù
    1.地段;位置。 2.犹地位。 3.回旋的余地。 4.程度;境地。
  • 地匣 dì/de xiá
    即匣床。旧时牢狱中的一种刑具。施刑时,囚犯仰卧其上,手足被紧紧夹住。
  • 地板 dì/de bǎn
    1.房屋地面或楼面的表面层。由木料或其他材料做成。 2.方言。田地。
  • 地平 dì/de píng
    1.谓水土得到治理。参见"地平天成"。 2.地面平坦。 3.地平面;地平线。
  • 地坪 dì/de píng
    平地;平坦的场地。
  • 地分 dì/de fēn/fèn
    1.军队的驻地。 2.分封之地;领地。 3.地区,地段。 4.犹地位。 5.犹地步。
  • 地政 dì/de zhèng
    地方的税收。
  • 地亩 dì/de mǔ
    田地。
  • 地凌 dì/de líng
    冰,冰凌。
  • 地声 dì/de shēng
    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 地塄 dì/de léng
    方言。田地边上的坡儿。
  • 地浆 dì/de jiāng/jiàng
    黄泥浆水,古人用来解毒。
  • 地上 dì/de shàng/shǎng
    1.陆地上。 2.指人间,阳世。
  • 地灵 dì/de líng
    1.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2.谓土地山川灵秀。
  • 地事 dì/de shì
    1.古代从事农牧业﹑掌管山泽园圃的官员。《周礼.地官.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孙诒让正义:"案'地事'与《小司徒》'以任地事'﹑《土均》'以均地事'义并同。《<小司徒>注》云:'地事谓农牧衡虞也。'《<土均>注》云:'地事,农圃之职。'"一说﹐谓土质。见林尹《周礼今注今译》。 2.大地的性质。 3.谓祭祀大地之神。
  • 地比 dì/de bǐ
    谓依居住地区的次第,由近及远。
  • 地官 dì/de guān
    1.古代六官之一。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 地宫 dì/de gōng
    地下的宫殿。特指帝王后妃的墓穴。
  • 地望 dì/de wàng
    1.魏晋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垄断地方选举等权力,一姓与其所在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 2.指地理位置。
  • 地火 dì/de huǒ
    1.谓庄稼遭受虫害。 2.指炉火。 3.地下的火。
  • 地保 dì/de bǎo
    旧时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事的人。
  • 地工 dì/de gōng
    为打地基而预挖的槽沟。
  • 地宝 dì/de bǎo
    1.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 2.特指地下的矿藏。 3.谓耕种的宝贵时令。
  • 地媪 dì/de ǎo/yùn/wò
    地神。
  • 地一 dì/de yī
    神名。
  • 地烛 dì/de zhú
    古代国有大事,设于宫门地上的烛炬。
  • 地棍 dì/de gùn/hùn
    地痞。
  • 地入 dì/de rù
    土地的收入。指农产品。
  • 地毡 dì/de zhān
    室内铺地的毡。
  • 地坛 dì/de tán
    皇帝祭地的坛。又称"方泽"﹑"方丘"。今北京市安定门外有明清地坛,明嘉靖九年建,清重加修治。方形,周围约五十丈,广八九丈,中有方坛。
  • 地戏 dì/de xì/hū
    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安顺﹑惠水﹑平坝等地。每一戏班专门演唱一部整本大戏,如《岳传》﹑《杨家将》之类。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多在旷野演出。演员戴面具,脸部蒙青纱,所持兵器特别短小,动作幅度甚大。
  • 地图 dì/de tú
    1.指地理位置﹑形势。 2.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势的图。今称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一般都着上颜色。
  • 地带 dì/de dài
    具有某种特性的区域或范围:森林地带|安全地带。
  • 地椒 dì/de jiāo
    我国北方的一种蔓生草本植物。
  • 地架 dì/de jià
    指建筑物的草图。
  • 地境 dì/de jìng
    1.犹大地。 2.地形环境。
  • 地榆 dì/de yú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
  • 地听 dì/de tīng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 地炕 dì/de kàng
    又称火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的床。一般在室内的地上起灶,烧火做饭,烟火由火道通入炕下,利用余热取暖。比较讲究的人家,则在室内或室外掘一长方形的坑,于坑内砌灶,于地下引火至炕中专供取暖。不烧火时,坑上覆之以板。
  • 地券 dì/de quàn/xuàn
    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经纳税并由政府盖印的称"红契";未经政府盖印的为"白契"。
  • 地处 dì/de chǔ/chù
    地方。
  • 地方 dì/de fāng
    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 地坼 dì/de chè
    1.地裂。语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壮,地始坼,鹖旦不鸣,虎始交。" 2.指土地的裂缝。
  • 地景 dì/de jǐng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成玄英疏:"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于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复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影布地上,后世道家遂以"地景"形容无待外物﹑与道俱化的修养境界。
  • 地核 dì/de hé/hú
    地球内部最中心的部分。位于地幔之下,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推测主要为铁、镍成分的物质,质量约占地球的32.4%。可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
  • 地文 dì/de wén
    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 2.中药半夏的别名。见《急就篇》卷四。
  • 地委 dì wěi
    中国共产党地区一级委员会的简称。级别在省委以下﹑县委以上。
  • 地产 dì/de chǎn
    1.土地所产的物品,农产品。 2.指国家﹑团体或个人保持所有权的土地。
  • 地关 dì/de guān
    1.指险阻之地。 2.道家称足。
  • 地峡 dì/de xiá
    海洋与海洋之间连接两大陆或两块较大陆地的狭窄陆地。如连接南美和北美两大陆的巴拿马地峡,连接亚、非两大陆的苏伊士地峡。
  • 地基 dì/de jī
    承受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荷载的全部地层。分两类:(1)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2)人工地基。经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加固方法有换土垫层、压实加固和化学加固等。
  • 地代 dì/de dài
    即地租。
  • 地垄 dì/de lǒng
    1.地下通道。 2.耕地时翻起的或在耕地上培起的成行土埂。
  • 地区 dì qū
    ①指较大的区域范围:沿海地区|发达地区。②中国省、自治区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的区域。包括若干个县、自治县、市。不是一级行政区域。设立行政公署,作为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20世纪80年代起,有些地区撤销,所管理的县、自治县、市改由地级市领导。
  • 地热 dì/de rè
    地球内部所储存的热能。主要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放热而产生。主要从地球深部向表面热传导,以及通过火山、热水活动和构造运动来释放。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分散的地热聚集成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
  • 地位 dì/de wèi
    1.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2.人或物所占的地方。 3.程度;地步。
  • 地客 dì/de kè
    1.雇农。 2.佃户。
  • 地沟 dì/de gōu
    1.地下的水渠,多用来灌溉或排除雨水﹑污水等。 2.指下水道。
  • 地中 dì/de zhōng
    1.地平面以下;地面以下。 2.大地的正中。 3.泛指地理位置居中。
  • 地市 dì/de shì
    1.地下城市。指秦始皇墓。 2.即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着折射时,把远处市镇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 地体 dì/de tǐ/tī/bèn
    1.大地的形体。后指地球。 2.犹地势。
  • 地波 dì/de bō
    又称“地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地面吸收和绕射的严重影响,传播距离不远;波长愈短,传播距离愈近。但地波传播不受气候影响,可实现可靠的长波及较长波段的中波通信和无线电广播。
  • 地毯 dì/de tǎn
    一种装饰地面的厚实织物。以羊毛、棉、黄麻和化纤等为原料。有手工编织和机械编织两种。质地厚实,富于弹性,图案色泽变化多样,装饰性强,具有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使用时,可满铺,也可局部铺设;可整块铺设,也可拼合铺设。
  • 地母 dì/de mǔ
    地神。
  • 地光 dì/de guāng
    地震前发出的一种特殊的光。
  • 地根 dì/de gēn
    犹地底。指大地的最低凹处。
  • 地力 dì/de lì
    土地的出产能力:竭尽地力。
  • 地妖 dì/de yāo
    谓大地上所发生的反常怪异之事。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杜预注:"羣物失性。"孔颖达疏:"言其怪异谓之妖。"
  • 地气 dì/de qì
    1.地中之气。 2.犹气候。 3.土地山川所赋的灵气;风水。 4.指大气层。
  • 地变 dì/de biàn
    地体变动。多指地震﹑山崩。古人以之为天示凶兆。
  • 地埒 dì/de liè
    泛指大地。埒谓四周的界限。
  • 地庐 dì/de lú
    大地。
  • 地堡 dì/de bǎo/bǔ/pù
    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低矮工事,有顶,通常为圆形。
  • 地喙 dì/de huì
    比喻深渊。
  • 地数 dì/de shù/shǔ/shuò
    指二﹑四﹑六﹑八﹑十诸偶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
  • 地室 dì/de shì
    地下室。
  • 地址 dì/de zhǐ
    ①个人的居住地点或机关团体的所在地。②用以标志数据、指令等存储位置的编号。通常是指寄存器和存储器中各存储单元的编号。
  • 地土 dì/de tǔ
    1.犹土地;土壤。 2.国土;领土。 3.地方;地区。
  • 地垠 dì/de yín
    大地的边际﹑界限。
  • 地层 dì/de céng
    地质时代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主要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在不受扰动的情况下,越是下面的地层形成时代越老。其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厚度及所含化石等是研究地壳历史的重要依据。
  • 地涩 dì/de sè
    古代军用障碍物。以铁木制成,置浅水中,阻碍敌军人﹑马行动。
  • 地栗 dì/de lì
    荸荠的别名。
  • 地学 dì/de xué
    “地球科学”的简称。地质、地理、气象以及与之有关的学科的总称。研究内容包括地球内部(地核、地幔、地壳等)、地球表面的水体、陆地和大气层,以及生物自然地理和生物经济地理等。研究地学,对避免自然灾害、增强人类对自然界的应变能力、开发自然资源、利用自然条件、丰富经济活动、发展社会生产等有重要意义。
  • 地寒 dì/de hán
    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 地格 dì/de gé
    见"地阁"。
  • 地价 dì jià
    指极低的价格:卖主要的是天价,买主给的是~。
  • 地壳 dì/de ké/qiào
    地球表面的坚硬外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但分布极不均匀,最厚的陆壳可达70多千米,最薄的洋壳不足2千米。按成分可分上部硅铝层和下部硅镁层。尽管质量只占全球的0.4%,但和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
  • 地枪 dì/de qiāng
    一种旧式武器。
  • 地形 dì/de xíng
    ①在地理学中,地形即“地貌”。②在测绘学中,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地貌)和地表所有固定物体(如房屋、桥梁、道路)的总称。
  • 地台 dì/de tái/tāi
    高于或低于海平面而至少有一边高出于附近邻域的平的或接近于平的地区,通常小于台地。
  • 地契 dì/de qì/qiè/xiè
    买卖土地时所立的契约。
  • 地侯 dì/de hóu/hòu
    填星的别名。即土星。
  • 地下 dì/de xià
    1.地面以下;地层内部。 2.谓政党﹑团体等处于非法﹑秘密活动状态。 3.指阴间。 4.地面上。
  • 地煞 dì/de shā/shà
    1.星相家所称主凶杀之星。 2.泛指凶神恶鬼,比喻恶势力。
  • 地丁 dì/de dīng/zhēng
    1.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2.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3.即佃户。参见"地客"。
  • 地师 dì/de shī
    指旧时看风水好坏的人。
  • 地照 dì/de zhào
    由政府颁发的证明对土地有所有权的执照。
  • 地岊 dì/de jié
    地角,谓地之极僻远处。
  • 地傅 dì/de fù
    犹邻人,住处相近的人。
  • 地勤 dì/de qín
    指在地面上执行的与航空有关的各种工作,如维修飞机等(区别于"空勤")。
  • 地德 dì/de dé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 地点 dì/de diǎn
    所在的地方。
  • 地埶 dì/de yì/shì
    见"地势"。
  • 地棱 dì/de léng/lēng/líng
    田地中的埂子。稍稍高出地面,状如狭窄的小路,主要作用是区分地界。
  • 地志 dì/de zhì
    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 地慝 dì/de tè
    1.土地所生能伤害人畜庄稼的毒虫瘴气。 2.谓土地瘠薄不利作物生长。
  • 地府 dì/de fǔ
    迷信说法,人世之外,另有世界,设有百官,专管鬼魂死人的,称为地府。又称阴间。
  • 地炉 dì/de lú
    1.《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物的神炉。 2.就地挖砌的火炉。 3.火炕。又称地炕。
  • 地机 dì/de jī
    1.军事上指形势险要的关键之地。 2.指大地活动的枢要。
  • 地毛 dì/de máo
    1.莎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莎草香附子》。 2.指地面上生长的庄稼﹑树木等。
  • 地漏 dì/de lòu
    俗称阴历二月二十五日下雨为地漏,并谓为多雨之征。
  • 地幔 dì/de màn
    地球内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构造层。故旧称“中间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其质量约占地球的67.2%。一般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 地龙 dì/de lóng
    1.地上的龙。 2.蚯蚓。
  • 地隐 dì/de yǐn/yìn
    谓隐居于偏僻之地。
  • 地纮 dì/de hóng
    犹地维。古谓地有八纮。
  • 地重 dì/de zhòng/chóng
    地利富厚。
  • 地着 dì/de zhuó/zháo/zhāo/zhe
    谓定居于一地。
  • 地鵏 dì/de bū
    大鸨的别名。
  • 地羊 dì/de yáng/xiáng
    1.犬的别名。 2.方言。鼢鼠。
  • 地界 dì/de jiè
    1.领土的边界。 2.田地的边界。 3.地方,地区。 4.土地神,掌管某一地区的神。
  • 地罗 dì/de luó
    犹地网。
  • 地隧 dì/de suì
    犹地道。
  • 地贡 dì/de gòng
    出自土地的贡物﹑赋税。
  • 地铁 dì tiě
    “地下铁道”的简称。修建在大城市地下的铁路。应用电动客运列车,每小时运载能力可达4~6万人,平均时速35~45千米。由线路、车站、出入口、通风亭,以及通讯、照明、信号等设施组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英国伦敦在1863年建成的。中国地铁于1969年在北京首先建成通车。
  • 地量 dì liàng
    指最低的数量:昨天成交量已减少至二十八亿元,接近年内~二十五亿元。
  • 地险 dì/de xiǎn
    1.大地险阻;地面险阻。 2.指险要之地。
  • 地讼 dì/de sòng
    关于土地边界的争执。
  • 地表 dì/de biǎo
    1.地面,大地的表面。 2.指陆地的边际。 3.指地球的表面,即地壳的最外层。
  • 地骨 dì/de gǔ/gū
    1.古人谓大地的骨骼,指石。又称"土骨"。 2.枸杞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地骨皮》。
  • 地角 dì/de jiǎo/jué
    1.地的尽头。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 2.地阁。
  • 地窟 dì/de kū
    1.在地下挖掘的洞穴。 2.谓大地的低洼之处。
  • 地线 dì/de xiàn
    1.地平线。 2.电器与地相接的导线。
  • 地皮 dì/de pí
    1.地的表面。 2.指土地。 3.比喻民财。与"卷"﹑"刮"等连用,比喻搜刮民财。 4.特指供建筑用的土地。
  • 地雁 dì/de yàn
    流星的一种。
  • 地震 dì/de zhèn
    地球表面的振动。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分为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构造地震,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地震,岩层崩塌陷落造成的塌陷地震。人工地震指工业爆炸、核爆炸等人为方法引起的地震。
  • 地胄 dì/de zhòu
    南北朝时,称皇族帝室为天潢,世家豪门为地胄。后亦泛指门第。
  • 地瓜 dì/de guā
    番薯的别名。也叫甘薯﹑红薯﹑白薯等。
  • 地舆 dì/de yú
    1.《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地载万物,故比之以车舆,后因称大地为地舆。 2.地理学的旧名。
  • 地郊 dì/de jiāo
    祭祀地神。
  • 地腹 dì/de fù
    1.犹言内地,腹地。 2.指大地的深处。
  • 地锦 dì/de jǐn
    1.中草药名。又称"斑地锦"﹑"奶浆草"。全草入药,有利尿﹑通乳汁﹑止血等功效。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九.地锦》。 2.即爬山虎。落叶藤本植物。可供观赏。根﹑茎入药,有祛风活血的作用。 3.地黄的别名。
  • 地电 dì/de diàn
    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其在地下空间中的分布和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用于解决矿产、地质构造和地震研究问题。常通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 地鸡 dì/de jī
    1.菌类。 2.即鼠妇。虫名。
  • 地门 dì/de mén
    古人谓大地的门户。亦泛称大地。
  • 地窨 dì/de yìn/xūn
    地窖;地下室。
  • 地磅 dì/de bàng/páng
    见"地秤"。
  • 地藏 dì/de cáng/zàng
    埋葬于地。
  • 地肤 dì/de fū
    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地窖 dì/de jiào
    保藏物品或住人的地洞或地下室。
  • 地货 dì/de huò
    旧时商业用语。称附地而生的蔬果,如白菜﹑萝卜﹑番薯﹑西瓜﹑荸荠等。
  • 地阵 dì/de zhèn
    古代军事术语。阵地的地理形势。
  • 地络 dì/de luò/lào
    犹地脉。土地的脉络。亦指疆界。
  • 地祇 dì/de zhǐ/qí
    地神。
  • 地窑 dì/de yáo
    地窖。
  • 地貌 dì/de mào
    在地理学中也称“地形”。指地表起伏形态。由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和外力作用(流水、冰川、风、波浪、洋流等)相互作用而成。按形态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按成因分为构造地貌(高大的山脉、断陷盆地、火山等)、侵蚀地貌(河流峡谷、曲流、冰川槽谷等)、堆积地貌(冲积扇、江心洲、火山锥等)等。
  • 地痞 dì/de pǐ
    旧时地方上的痞子﹑坏人。
  • 地雷 dì léi
    设置在地面或地面下的爆炸性武器。由雷体和引信两部分组成。引信有触发引信和非触发引信两种。主要用以炸毁坦克和各种车辆,杀伤并阻滞敌人的行动。中国是使用地雷最早的国家,至迟在明代中期就有了触发地雷。
  • 地精 dì/de jīng
    1.《黄庭内景经.百谷》:"百谷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后因以"地精"指百谷。 2.大地的灵气。 3.人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4.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地裂 dì/de liè/liě
    1.由于地壳变动而土地开裂。 2.土地的裂缝。
  • 地芝 dì/de zhī
    1.灵芝的一种。古人以芝为瑞草,谓服食可成仙。 2.冬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冬瓜》。
  • 地缘 dì yuán
    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政治|~文化。
  • 地网 dì/de wǎng
    1.地上的网罗。比喻危难凶险的境地。 2.比喻对敌人的包围圈。 3.指用作防御工事的壕堑水沟。
  • 地记 dì/de jì
    有关地理的记载。
  • 地籍 dì/de jí
    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的册籍。
  • 地脂 dì/de zhī
    仙药名。
  • 地膏 dì/de gāo/gào
    即土膏。鸦片的别名。
  • 地磁 dì/de cí
    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都有变化。罗盘指南和磁力探矿都是地磁的利用。
  • 地盘 dì/de pán
    1.旧时所用的罗盘。 2.旧时术数家称地下十二辰方位为地盘。参见"六壬"。 3.建筑物的基地。 4.势力范围;活动范围。
  • 地转 dì/de zhuǎn/zhuàn
    1.谓时势变迁。 2.指地动,地震。
  • 地魄 dì/de pò
    指月亮。
  • 地镜 dì/de jìng
    1.传说中的大镜,可用以照见地下之宝。 2.谓地面的积水。
  • 地蛋 dì/de dàn
    方言。马铃薯。
  • 地牢 dì/de láo
    构筑于地下的监牢。
  • 地球 dì/de qiú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三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质量5.976×10^27克;平均密度5.52克/立方厘米。公转周期365.25天,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运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相交成23°26′的角度,故有四季寒暑和昼夜长短的差别。面积51100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0.8%,陆地约占29.2%。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地球外部由水圈、大气圈和地球辐射带构成。有一颗卫星(月球)。
  • 地箓 dì/de lù
    道教谓地府的秘文秘录。
  • 地租 dì/de zū
    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封建地租是地主无偿占有的农民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超经济强制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地租是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来自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体现两者共同剥削雇佣农业工人的关系。
  • 地维 dì/de wéi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 2.喻纪纲。
  • 地里 dì/de lǐ
    1.两地相距的里程。 2.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 3.指地理之学。 4.区域;区划。
  • 地金 dì/de jīn
    埋在地下的黄金。典出孝子郭巨掘地埋儿得金事。
  • 地阁 dì/de gé
    1.亦作"地格"。 2.旧时命相家指人的下颔。谓地阁方圆为福相。
  • 地约 dì/de yuē/yāo
    1.指土地的疆域界线。 2.关于割让领土的信约。
  • 地脚 dì/de jiǎo/jué
    1.犹当地。 2.书页下边的空白处。 3.方言。地基。
  • 地秤 dì/de chèng
    1.亦称"地磅"。 2.用以测定车辆重量或车内货物重量的一种固定衡器。安装在地上,放物体的台面跟地一般平。多用于仓库和车站。
  • 地物 dì/de wù
    地面上的固定性物体。如居民地(城市、村庄等)、建筑物(民居、厂房、校舍等)、道路(铁路、公路等)、江河(江、河、湖泊等)、森林(林地、果园等)。在地图上一般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 地理 dì/de lǐ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 地统 dì/de tǒng
    古人认为农历十二月大地始化生万物,因称奉建丑为正朔(即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的王朝为得地统。
  • 地籁 dì/de lài
    1.风吹大地的孔穴而发出的声响。 2.指穴谷。
  • 地纪 dì/de jì/jǐ
    1.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代认为天圆地方,传说天有九柱支撑,使天不下陷;地有大绳维系四角,使地有定位。 2.借指大地。
  • 地节 dì/de jié
    1.中药玉竹的别名。亦称萎蕤。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萎蕤》。 2.中药地骨皮的别名。
  • 地质 dì/de zhì
    1.土地的形质;土壤的质地。 2.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 地碓 dì/de duì
    即碓。舂米用具。
  • 地经 dì/de jīng
    犹地图。
  • 地胆 dì/de dǎn
    甲虫名。即芫菁。别名葛上亭长。俗称红头娘。成虫可入药,性剧毒。
  • 地首 dì/de shǒu
    古人谓大地的头颅。指地的最高处。多指昆仑山。
  • 地速 dì/de sù
    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 地面 dì/de miàn
    1.地表面。 2.房屋等建筑物内部及周围的地上用某种材料铺筑的表层。 3.地区;地方。 4.当地;本地。
  • 地轴 dì/de zhóu
    1.古代传说中大地的轴。 2.泛指大地。 3.今指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线,它和赤道平面相垂直。
  • 地芥 dì/de jiè/gài
    地上的杂草。比喻易得之物。
  • 地腊 dì/de là/xī
    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
  • 地铺 dì/de pū/pù
    铺在地上。
  • 地黄 dì/de huáng
    多年生草本。其块根为中药。新鲜者称“鲜生地”,有清热生津、凉血治血的功用,可治热病烦躁、津伤口渴等症;干燥者称“生地”,有滋阴养血的功用,可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等症;经加工蒸制者称“熟地”,有补肾阴、益精血的功用,可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等症。
  • 地狼 dì/de láng
    传说中地下的狗。古代视为凶兆。
  • 地符 dì/de fú
    1.大地的符瑞。 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 地邻 dì/de lín
    1.邻居;邻里。 2.耕地邻接的各方,彼此互为地邻。
  • 地砖 dì zhuān
    专门用来铺地的砖,多为方形,表面有色彩和图案,品种较多。
  • 地神 dì/de shén
    大地之神。
  • 地财 dì/de cái
    1.大地的财富。主要指谷物等。 2.指埋藏在地下的财宝。
  • 地癖 dì/de pǐ
    谓广置田产的癖好。
  • 地轮 dì/de lún
    地球。
  • 地税 dì shuì
    地方税的简称。
  • 地鳖 dì/de biē
    1.亦称"土鳖"。 2.昆虫。身体扁,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无翅。常在住宅墙根的土内活动。中医入药,有活血散淤,通经止痛等作用。
  • 地禁 dì/de jīn/jìn
    1.兵家语。谓防区内禁止随意通行。 2.谓地处禁中。禁,指宫禁。
  • 地突 dì/de tū
    地道。
  • 地纽 dì/de niǔ
    地纪;地维。
  • 地蚕 dì/de cán
    1.虫名。即蛴螬。形似蚕而大,身短节促,足长有毛。中医用以治瘀血。 2.菜名。即草石蚕,又名甘露子。以地下茎形似蚕而得名。可食,根入药。 3.方言。地老虎。夜蛾的幼虫。形如蚕,吃作物的根和苗。参见"地老虎"。
  • 地道 dì/de dào
    1.大地的特征和规律。 2.地下通道。 3.谓技能﹑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够标准。 4.谓为人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
  • 地职 dì/de zhí
    古代谓管理农圃的职事。
  • 地积 dì/de jī
    土地的面积。通常用顷﹑亩﹑分等单位来计算。
  • 地衣 dì/de yī/yì
    1.即地毯。 2.低等植物的一类。植物体是菌和藻的共生体,种类很多,生长在地面﹑树皮或岩石上,特别能耐干﹑寒。 3.车前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车前》。
  • 地简 dì/de jiǎn
    地府的籍册。
  • 地豆 dì/de dòu
    即马铃薯。又叫土豆。
  • 地穴 dì/de xué
    1.谓面积较大的凹陷地形。 2.地下的孔道或洞穴。
  • 地边 dì/de biān
    1.谓地属边区。 2.田地的边缘。
  • 地脉 dì/de mài/mò
    亦作“地脈”。1.指地的脉络;地势。2.指地下水。3.地中穴道。4.旧时迷信风水者谓地形好坏。
  • 地脊 dì/de jǐ
    古人谓大地的脊梁,指山。
  • 地皇 dì/de huáng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 地耳 dì/de ěr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 地狱 dì/de yù
    ①某些宗教认为恶人死后灵魂受苦受罚的地方。佛教认为人在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就要堕入地狱。基督教则称不信仰耶稣的恶人于末日审判后在地狱受永罚。②比喻黑暗而危难的境地。
  • 地螾 dì/de yǐn
    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