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兵” 词语大全
-
兵快
bīng kuài
担任缉捕等事的衙役。 -
兵场
bīng chǎng
战场。 -
兵变
bīng biàn
军队哗变。 -
兵刃
bīng rèn
武器:藏兵刃于帷席之间。 -
兵书
bīng shū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
兵哗
bīng huá
兵士哗变。 -
兵务
bīng wù
军事事务。 -
兵师
bīng shī
军队。 -
兵战
bīng zhàn
犹战争;作战。 -
兵劫
bīng jié
战争的劫难。 -
兵厄
bīng è
指死于兵刃。 -
兵政
bīng zhèng
管理军队和用兵的事务。 -
兵府
bīng fǔ
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的枢密院。 -
兵利
bīng lì
兵器锐利。 -
兵操
bīng cāo
旧时指军事操练。 -
兵噪
bīng zào
军队哗变。 -
兵旗
bīng qí
军旗。 -
兵制
bīng zhì
关于军队建制及平时﹑战时指挥管理军队的制度。 -
兵威
bīng wēi
军队的威势。 -
兵乱
bīng luàn
因战争而造成的骚扰和灾害。 -
兵工
bīng gōng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
兵官
bīng guān
军官。 -
兵子
bīng zǐ
对兵士的蔑称。 -
兵埶
bīng shì
指用兵布阵。 -
兵将
bīng jiàng
1.士卒的将帅。 2.士卒与将帅。 -
兵卒
bīng zú
士兵的旧称。 -
兵员
bīng yuán
部队士兵的总称。 -
兵众
bīng zhòng
众兵;军队。 -
兵差
bīng chāi
旧时地方上为军队提供劳役﹑供给等﹐谓之"兵差"。 -
兵戎
bīng róng
①兵器:兵戎相见。②军队:屡佐大侯,以调兵戎。③战士:今兵戎始息,宇内初定。 -
兵忌
bīng jì
1.兵家的忌日。 2.谓兵家所当避忌者。 -
兵具
bīng jù
谓军器﹐兵器。 -
兵尘
bīng chén
兵马的烟尘。亦借指战事。 -
兵屯
bīng tún
1.军队驻守之所。 2.军队驻守。 -
兵家
bīng jiā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
兵争
bīng zhēng
以兵争战。 -
兵主
bīng zhǔ
1.谓军队的主帅。 2.战神。 -
兵形
bīng xíng
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
兵弁
bīng biàn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 -
兵兰
bīng lán
1.亦作"兵阑"。亦作"兵栏"。 2.放置兵器的栏架。 -
兵士
bīng shì
士卒;士兵。 -
兵冲
bīng chōng
军事要冲。 -
兵戟
bīng jǐ
指兵器。 -
兵旅
bīng lǚ
军队。 -
兵储
bīng chǔ
军中的储备。 -
兵勇
bīng yǒng
清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因以"兵勇"泛指兵卒。 -
兵匪
bīng fěi
旧指为非作歹的军队和匪贼﹐或象匪贼一样的军队。 -
兵役
bīng yì
①指战争:兵役连年。②公民为国家履行军事义务。通常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
兵帅
bīng shuài
军队的将帅。 -
兵房
bīng fáng
1.明清时州县官府的部门之一﹐掌兵事。 2.犹兵营。 -
兵守
bīng shǒu
谓用兵力防守。 -
兵势
bīng shì
1.兵力情况。 2.指用兵布阵。 3.犹兵力。 -
兵头
bīng tóu
带兵的头目。 -
兵暴
bīng bào
士兵暴动。 -
兵事
bīng shì
战事;战争。 -
兵丁
bīng dīng
原指服兵役的壮丁。后因以称士兵。 -
兵寇
bīng kòu
1.敌兵或乱兵的侵扰。 2.乱兵和贼寇。 -
兵厨
bīng chú
三国魏阮籍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
兵意
bīng yì
用兵的奥义。 -
兵戈
bīng gē
①兵器。也指军队:兵戈既逼,虽悔何追。②指战争:欲兴兵戈,以诛暴楚。 -
兵团
bīng tuán
①军、师(旅)两级组织的统称。②大部队的泛称。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由若干个军(师)和战斗、勤务保障部队编成。隶属于野战军或中央军事委员会。 -
兵伍
bīng wǔ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因以"兵伍"泛指军队。 -
兵堠
bīng hòu
古代用来了望敌情的土堡。 -
兵号
bīng hào
兵士的标志。 -
兵库
bīng kù
兵器库。 -
兵人
bīng rén
士兵。 -
兵体
bīng tǐ
犹兵法。 -
兵丧
bīng sāng
战争和丧乱。 -
兵仗
bīng zhàng
见"兵杖"。 -
兵器
bīng qì
武器。 -
兵尉
bīng wèi
古代的军职。在裨将下。 -
兵弩
bīng nǔ
兵刃和弓弩。泛指武器。 -
兵交
bīng jiāo
兵器相接。谓交战。 -
兵刀
bīng dāo
指兵器﹐借指战事。 -
兵匠
bīng jiàng
制作兵器的工匠。 -
兵凶
bīng xiōng
战乱的祸患。 -
兵力
bīng lì
军队的实力。包括人员和武器装备。 -
兵卫
bīng wèi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
兵厮
bīng sī
供役使的兵卒。 -
兵律
bīng lǜ
军队的法规﹑纪律。 -
兵严
bīng yán
谓兵士整装待发。 -
兵术
bīng shù
兵法﹐战术。 -
兵长
bīng zhǎng
兵卒的长官。 -
兵解
bīng jiě
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为"兵解"﹐意谓借兵刃解脱得道。 -
兵目
bīng mù
士兵的头目﹐普通军官。 -
兵棱
bīng léng
谓军队的威势。 -
兵略
bīng lüè
用兵的谋略。 -
兵甲
bīng jiǎ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
兵痞
bīng pǐ
1.亦称"兵痞子"。 2.指在旧军队长期当兵﹑沾染恶习的人。 -
兵矢
bīng shǐ
箭名。枉矢和絜矢。主要用于守城和车战等。 -
兵阵
bīng zhèn
见"兵陈"。 -
兵械
bīng xiè
1.兵器。 2.借指战事。 -
兵轮
bīng lún
军舰。 -
兵柄
bīng bǐng
兵权﹐军权。 -
兵舞
bīng wǔ
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 -
兵栏
bīng lán
见"兵兰"。 -
兵簿
bīng bù
军士的名册。 -
兵船
bīng chuán
战船。 -
兵额
bīng é
士兵的数额。 -
兵权
bīng quán
1.用兵的权谋;计谋。 2.掌管和指挥军队的权力。 -
兵质
bīng zhì
军事攻击的目标。 -
兵种
bīng zhǒng
军种内部按照主要武器装备、所负作战使命和技术战术特性的不同而进行的基本分类。通常陆军的兵种有步兵、装甲兵、炮兵等;海军的兵种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等;空军的兵种有航空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等。此外,工程兵、铁道兵、化学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部队等,有些国家列为兵种,有些国家列为专业兵或技术勤务部队。 -
兵隶
bīng lì
士兵中之担当差役者。 -
兵源
bīng yuán
士兵的来源。 -
兵站
bīng zhàn
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
兵牌
bīng pái
1.传令的士兵。 2.清代由官府发给﹑差兵执持的一种凭证。 -
兵级
bīng jí
宋代对兵丁和级节的合称。 -
兵部
bīng bù
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
兵警
bīng jǐng
军队和警察。 -
兵经
bīng jīng
作为经典的兵书﹐特指《孙子》。 -
兵资
bīng zī
指军需物资。 -
兵烬
bīng jìn
犹兵火。 -
兵衅
bīng xìn
犹兵端。 -
兵机
bīng jī
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 -
兵饷
bīng xiǎng
军人的薪俸。也泛指军队的给养和费用。 -
兵粮
bīng liáng
军粮。 -
兵灾
bīng zāi
战争的灾害。 -
兵盟
bīng méng
军事结盟。 -
兵营
bīng yíng
军队居住的营房。 -
兵死
bīng sǐ
死于兵刃。 -
兵气
bīng qì
1.战争的气氛。 2.士气。 -
兵梢
bīng shāo
驾船或管船的士兵。 -
兵民
bīng mín
1.指壮丁。 2.士兵和民众。 -
兵杖
bīng zhàng
1.亦作"兵仗"。 2.兵器。 3.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4.借指执兵杖的人。 -
兵镇
bīng zhèn
统辖一方的军府。 -
兵火
bīng huǒ
指战争:家中藏书都毁于兵火|兵火连年,民不聊生。 -
兵钤
bīng qián
1.指兵书;兵法。 2.指兵权。 3.宋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 -
兵舰
bīng jiàn
军舰。 -
兵棋
bīng qí
特制的军队标号图型和人员﹑兵器﹑地物等模型。供各级指挥员在沙盘上研究作战和训练等情况时使用。 -
兵防
bīng fáng
军队设防。 -
兵曹
bīng cáo
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2.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3.指兵部。 -
兵符
bīng fú
1.古代调兵遣将用的一种凭证。 2.借指兵权。 3.兵书﹐兵法。 -
兵革
bīng gé
①武器铠甲装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战争:民穷于兵革。 -
兵筹
bīng chóu
用兵的筹策。 -
兵谏
bīng jiàn
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必从。语本《左传.庄公十九年》:"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
兵运
bīng yùn
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
兵陈
bīng zhèn
1.亦作"兵阵"。 2.古指作战队伍的行列及组合方式。 -
兵祭
bīng jì
军队的祭祀。 -
兵燧
bīng suì
犹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燃举的烟火。借指战乱。 -
兵队
bīng duì
军队。 -
兵籍
bīng jí
兵士的名籍。 -
兵要
bīng yào
1.犹兵权。 2.用兵的要术。 -
兵舍
bīng shè
军队居住的房子。 -
兵首
bīng shǒu
1.军队的前锋。 2.主将﹐统帅。 -
兵法
bīng fǎ
中国古代指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治军理论等。研究兵法的学者称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韩信等。论述兵法的著作称为兵书,故“兵法”一词往往与“兵书”通用。 -
兵难
bīng nàn
战事;战乱。 -
兵纪
bīng jì
1.军事要事。 2.军纪。 -
兵燹
bīng xiǎn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
兵谋
bīng móu
军事计谋;用兵的谋略。 -
兵毁
bīng huǐ
犹战火。 -
兵木
bīng mù
谓武器不锐利。 -
兵爪
bīng zhǎo
鹤的大脚趾。 -
兵道
bīng dào
用兵之道。犹兵法。 -
兵车
bīng chē
1.战车。 2.泛指军用车。 3.借指兵威﹐武力。 -
兵荒
bīng huāng
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 -
兵马
bīng mǎ
1.士兵和军马。亦泛指军队。 2.借指战争﹐战事。 -
兵费
bīng fèi
军费。 -
兵输
bīng shū
古谓战争结束后把兵器交还有司。 -
兵诛
bīng zhū
谓用兵和诛杀。 -
兵祸
bīng huò
战争的祸害。 -
兵阑
bīng lán
见"兵兰"。 -
兵锋
bīng fēng
兵器的尖端或锐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势。 -
兵象
bīng xiàng
战争的征象。 -
兵饥
bīng jī
亦作“兵飢”。战争造成的饥馑。 -
兵秩
bīng zhì
供官员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禄。 -
兵端
bīng duān
导致战争的事端。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