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鱼” 词语大全
-
三鱼
sān yú
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三鳣"。 -
丹鱼
dān yú
传说中丹水所出的赤色鱼。 -
为鱼
wéi/wèi yú
《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言若无大禹治水﹐人们将淹没为鱼。后因用"为鱼"喻遭受灾殃。 -
乌鱼
wū yú
1.鱼名。鳢鱼的别名,亦名乌鳢,通称黑鱼。身体圆柱形,头扁口大,有齿,背部灰绿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斑纹。性凶猛,捕食小鱼﹑蛙等,对淡水养鱼业有害。 2.鱼名。鲻鱼的别名。 3.相传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又有火化为乌。古人以为祥瑞,见《史记.周本纪》。 -
书鱼
shū yú
即衣鱼。蛀蚀衣服书籍的一种小虫。 -
乳鱼
rǔ yú
小鱼。 -
井鱼
jǐng yú
井里的鱼。比喻见识狭隘的人。 -
京鱼
jīng yú
鲸鱼。京,通"鲸"。 -
人鱼
rén yú
1.即鲵鱼。俗称娃娃鱼。 2.儒艮的别称。哺乳动物。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故称。 -
仔鱼
zī/zǐ/zǎi yú
鱼秧;鱼苗。 -
伯鱼
bó yú
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
佩鱼
pèi yú
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 2.佩带鱼袋。 -
修鱼
xiū yú
1.地名。在今河南原武县东。 2.复姓。秦之先祖有修鱼氏。见《史记.秦本记》。 -
倏鱼
shū yú
1.一种白色的小鱼。 2.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鱼。 -
元鱼
yuán yú
即鳖,也叫甲鱼﹑团鱼﹑鼋。 -
其鱼
qí/jī yú
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馆于雒汭。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后借指洪水所造成的灾难。 -
养鱼
yǎng yú
1.饲养鱼类,尤指在池塘里饲养鱼类作为食用。2.鱼类养殖。如:养鱼池,养鱼槽。 -
冰鱼
bīng yú
冰下之鱼。亦以喻生命不绝如缕。 -
刀鱼
dāo yú
鱼名。即鮆鱼,亦名刀鲚。形似刀,故名。 -
刮鱼
guā yú
方言。捕鱼。 -
前鱼
qián yú
1.《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蹇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因以"前鱼"喻失宠而被遗弃的人。 2.比喻陈旧的事物。 -
化鱼
huà/huā yú
1."化鱼为龙"的省略语。旧传鲤鱼跳过龙门即化为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为鱼),故云曝鳃龙门。"后以"化鱼"指由平民而做官,社会地位由平庸而显耀。 2.指如来化身为鱼以喂众的典故。 -
双鱼
shuāng yú
1.两鱼。 2.指书信。 -
卫鱼
wèi yú
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 -
博鱼
bó yú
用鱼作注以赌输赢。 -
卧鱼
wò yú
戏曲表演程式动作。有正﹑反卧鱼两种。正卧鱼的动作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平﹐右腿往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稳﹐缓缓下蹲往右卧﹐背着地﹐压在右脚上﹐左手往后背﹐右手放在胸前。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动作相反。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嗅花时即运用此动作。 -
叉鱼
chā yú
用叉子捕鱼。 -
发鱼
fā/fà yú
鱼的一种,因形得名。 -
右鱼
yòu yú
见"右符"。 -
名鱼
míng yú
大鱼。 -
嗔鱼
chēn yú
河豚鱼的别名。因触之鼓腹如发怒状,故名。明胡安世《异鱼图赞补》卷中:"河豚无颊无鳞,触之则怒气满腹。" -
嘉鱼
jiā yú
1.美好的鱼。 2.鱼名。 -
团鱼
tuán yú
鳖的俗称。 -
坐鱼
zuò yú
田鸡,青蛙。 -
垂鱼
chuí yú
佩带鱼袋。唐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饰。 -
墨鱼
mò yú
乌贼的俗称。 -
壁鱼
bì yú
衣服及书籍中的蠹虫。又名白鱼﹑衣鱼﹑蟫鱼﹑蛃鱼﹑蠹鱼。 -
夜鱼
yè yú
见"夜渔"。 -
妾鱼
qiè yú
鱼名。又名婢妾鱼。今称鳑魮鲫。 -
头鱼
tóu/tou yú
1.指辽代皇帝春天外出游猎时,最初捕获的大鱼。 2.指胖头鱼。 -
夷鱼
yí yú
伯夷﹑史鱼的并称。伯夷清﹐史鱼直﹐古人以为清廉忠直的典范。 -
婢鱼
bì yú
即妾鱼。 -
子鱼
zǐ yú
鲻鱼的别名。宋王得臣《麈史·诗话》:"闽中鲜食最珍者,所谓子鱼者也。长七八寸,阔二三寸许,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莆田迎仙镇乃其出处。"宋梅尧臣《和答韩子华饷子鱼》:"南方海物难具名,子鱼珍美无与并。"宋叶适《送王通判》诗:"水有子鱼山荔枝,借我箸食前筹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鲻鱼》:"鲻,色缁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一说,为稻田中鱼。 -
尉鱼
wèi/yù yú
鲔的别名。 -
寐鱼
mèi yú
鱼名。 -
寒鱼
hán yú
寒天的鱼。 -
小鱼
xiǎo yú
1.小的或新近孵化的鱼。 2.很小的成鱼。 -
左鱼
zuǒ yú
符契的左半。唐宋时符契作鱼形,故名。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兵志十》。 -
带鱼
dài yú
鱼纲,带鱼科。体长呈带形,故名。浑身银白色,无鳞。口裂大,上下颌都有利牙,为凶猛肉食鱼类。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臀鳍鳍条退化成小刺,尾鳍细长如鞭。白天群栖于中下水层,夜晚上升到表层。为中国产量最高的海洋鱼类。 -
庶鱼
shù yú
古代传说中的鳞虫类动物。 -
忧鱼
yōu yú
《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后以"忧鱼"指担心水患。 -
快鱼
kuài yú
同‘鲙鱼’。 -
彤鱼
tóng yú
古国名。 -
恩鱼
ēn yú
《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絶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
悬鱼
xuán yú
1.上钩的鱼。 2.《后汉书.羊续传》:"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以"悬鱼"指为官清廉。 3.佩带鱼符或鱼袋。 4.铃柄上的鱼形饰物。 5.即鱼板。悬于寺院中的鱼形之板,击之以报事。 -
戽鱼
hù yú
戽干水沟或河塘里的水以取鱼。 -
扑鱼
pū yú
宋元间鱼贩以赌博的方式招揽生意。 -
打鱼
dǎ yú
捕鱼。 -
拙鱼
zhuō yú
嘉鱼的别名。 -
探鱼
tàn yú
河豚鱼的别名。 -
文鱼
wén yú
1.鲤鱼。一说为有翅能飞的鱼。 2.有斑彩的鱼;金鱼。 -
斑鱼
bān yú
河豚的别名。 -
斗鱼
dǒu/dòu yú
著名观赏鱼类。体侧扁,长方形,被栉鳞。赤褐色,有蓝色或绿色横带,鳃盖后缘并有一蓝斑﹐颇美丽。雄鱼善斗﹐因名。我国南北各地均产。 -
时鱼
shí yú
即鲥鱼。 -
月鱼
yuè yú
唐代出入宫殿及城门的鱼符。雄雌各十二﹐雄者存宫内﹐雌者授其人﹐符合以为凭信﹐按月而易﹐故称。 -
望鱼
wàng yú
鲚鱼的别名。 -
木鱼
mù yú
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 -
朱鱼
zhū yú
红色的鱼。多指红色金鱼。 -
板鱼
bǎn yú
比目鱼的别名。 -
枯鱼
kū yú
1.干鱼。 2.困于涸辙之鱼。 -
柔鱼
róu yú
俗称鱿鱼。软体动物,形状略似乌贼,身体苍白色,有淡褐色斑点,尾端呈菱形,触角短,有吸盘。生活在海洋中,肉可食。 -
桂鱼
guì yú
即鳜鱼。 -
桐鱼
tóng yú
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 -
梅鱼
méi yú
1.亦称"梅大头"。亦称"梅头"。 2.鱼名。形状像黄鱼而小,头大,尾柄细,腹﹑背和鳍都呈黄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
梭鱼
suō yú
鱼名。体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生活于沿海﹑江河或咸淡水交界处,肉鲜美。 -
棕鱼
zōng yú
1.亦作"?鱼"。 2.棕榈的花苞。因其中细子成列有如鱼子,故称。 -
歌鱼
gē yú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民鱼
mín yú
谓人民葬身鱼腹。喻人民遭殃。 -
水鱼
shuǐ yú
传说中的天神名。 -
江鱼
jiāng yú
石头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石头鱼》。 -
池鱼
chí yú
①池中的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②比喻因受牵连而无辜遭到灾祸:池鱼之祸|池鱼之虑。 -
沈鱼
shěn/chén yú
潜藏水底的鱼。 -
沙鱼
shā/shà yú
即鲨鱼。又名鲛。 -
河鱼
hé yú
生活在河里的鱼,如鲫鱼、鲢鱼、鲤鱼等。 -
泔鱼
gān yú
《荀子.大略》:"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晩也。"杨倞注:"泔与奥皆烹和之名,未详其说。"清卢文弨《龙城札记.泔之奥之》:"非烹和也。曾子以鱼多,欲藏之耳。泔,米汁也,泔之,谓以米汁浸渍之。"一说,泔当为"洎",谓添水以渍之。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八》"泔之奥之。"后因以"泔鱼"为检点过失,悔改前非之意。 -
泉鱼
quán yú
渊鱼。深渊中的鱼。比喻隐秘之事。唐人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 -
法鱼
fǎ yú
风干的鱼。 -
泡鱼
pào/pāo yú
鱼名。 -
泣鱼
qì yú
见"泣前鱼"。 -
流鱼
liú yú
沉鱼。流,用同"沈"。 -
海鱼
hǎi yú
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 -
滑鱼
huá yú
即鳝鱼。俗称黄鳝。 -
涸鱼
hé yú
"涸辙鱼"的略语。 -
淫鱼
yín yú
鱼名。即鲟鱼,古称鱏鱼。《淮南子.说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高诱注:"淫鱼长头﹐身相半﹐长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颔下﹐似鬲狱鱼﹐而鱼无鳞﹐出江中。"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淫鱼乘波听﹐踊跃自浮沈。"《荀子.劝学》"流鱼出听"清王先谦集解:"《淮南子.说山训》作淫鱼。高注以为长头﹐口在颔下之鱼﹐与《后汉.马援传》注鱏鱼口在颔下合﹐故《论衡》作鱏鱼。"一说为大鱼。刘家立《淮南集证》引清蒋超伯曰:"《尔雅.释诂》'濯'与'淫'并训大也﹐此淫鱼即谓大鱼也。" -
渊鱼
yuān yú
1.渊中之鱼。 2.比喻隐秘之事。 -
港鱼
gǎng/jiǎng yú
港养的鱼产。 -
游鱼
yóu yú
游动的鱼。 -
湘鱼
xiāng yú
烹鱼。《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载:姜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诗母喜食鱼﹐舍侧忽有涌泉﹐每旦辄出双鲤鱼﹐姜妻常烹煮以供母食。后以"湘鱼"为孝妇事亲之典。 -
溟鱼
míng yú
北溟之鱼。北溟,古人想象中北方极远的大海,其中有巨鱼,名为鲲。见《庄子.逍遥游》。 -
漉鱼
lù yú
捕鱼。 -
潘鱼
pān yú
《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一》:"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李善注引《尔雅》:"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后因以"潘鱼"代指中路离析的比目鱼,比喻夫妇一方丧亡。 -
火鱼
huǒ yú
1.金鱼的别名。 2.鱼名。鲂鮄一类鱼。 3.指鱼灯。 -
炙鱼
zhì yú
1.烧鱼。 2.指烘烤的鱼。 -
烹鱼
pēng yú
《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毛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烹"的古字。后以喻治民。 -
焚鱼
fén yú
1.烧鱼(祭神)。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见《书.泰誓》。后借指开国君主受命之符。 2.烧毁鱼袋,表示弃官归隐。 -
熊鱼
xióng yú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后因以"熊鱼"比喻难以兼得的事物。 -
燕鱼
yàn/yān yú
传说中的一种鱼。 -
牛鱼
niú yú
即鲟鳇鱼。 -
牲鱼
shēng yú
祭祀用的鱼。 -
牵鱼
qiān yú
古代的一种博戏。 -
狗鱼
gǒu yú
鱼名。身体略作圆柱形,嘴大,有锐利的牙齿;尾巴很发达,行动迅速。栖息于寒冷地区淡水中,我国产于黑龙江流域。 -
猫鱼
māo/máo yú
喂猫的小鱼。 -
玄鱼
xuán yú
蝌蚪的别名。详"玄针"。 -
玉鱼
yù yú
1.美玉雕成的鱼形珍玩。 2.玉制的鱼形佩饰。 3.传说吴楚七国反时,楚王戊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长安,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唐韦述《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 4.鱼名。 -
班鱼
bān yú
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 -
球鱼
qiú yú
一种圆形的海鱼。 -
生鱼
shēng yú
1.未煮过的或活的鱼。 2.谓可以养鱼。用以形容雨水多。 -
甲鱼
jiǎ yú
鳖。 -
画鱼
huà yú
用有钩的杖划水取鱼。 -
瘃鱼
zhú yú
鱼类腊制品。 -
瘗鱼
yì yú
干鱼的一种。 -
白鱼
bái yú
1.即白鲦。 2.衣服﹑书籍中的一种蛀虫。通称蠹鱼。 3.麦类中的一种害虫。 -
皋鱼
gāo/yáo yú
1.亦作"皐鱼"。亦作"皋鱼"。 2.人名。《韩诗外传》卷九载﹕孔子行﹐见皋鱼哭于道旁﹐辟车与之言。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絶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后因用作人子不及养亲的典故。 -
矢鱼
shǐ yú
1.谓使渔人陈设渔具,观其捕鱼。 2.射鱼,捕鱼。 -
硥鱼
mǎng yú
鱼名。状如鲤鱼。 -
神鱼
shén yú
象征吉祥的鱼。 -
祭鱼
jì/zhài yú
犹獭祭。 -
种鱼
zhǒng/zhòng yú
养鱼。唐陆龟蒙有《种鱼》诗。 -
穷鱼
qióng yú
失水之鱼。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
章鱼
zhāng yú
又称“蛸”。软体动物,头足纲,蛸科。身体卵圆形。头上有八条腕,腕上大多有两行吸盘,是捕食和御敌的武器。分布于世界各海域。可食用。医药上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的作用。 -
竹鱼
zhú yú
鱼名。 -
筌鱼
quán yú
捕鱼。 -
箴鱼
zhēn yú
鱼名。 -
箭鱼
jiàn yú
鲥鱼的别称。 -
粥鱼
zhōu/yù yú
即木鱼。刳木为鱼形,其中凿空,扣之作声,悬于廊下。僧寺于粥饭或集聚僧众时用之。 -
素鱼
sù yú
1.白鱼。《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后因以白鱼或素鱼为周朝兴盛的祥瑞征兆。 2.即蟫。也称蠹鱼﹑衣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
红鱼
hóng/gōng yú
1.红色的鱼。 2.红笛鲷的别称。体长,侧扁,色鲜红。栖息于暖海底层。是我国南海重要的海产鱼之一。 -
纸鱼
zhǐ yú
蠹鱼的别名。蛀蚀衣物书籍的害虫。 -
绯鱼
fēi yú
见"绯鱼袋"。 -
缆鱼
lǎn yú
鱼名。即乌贼。 -
羡鱼
xiàn yú
喻空存想望。 -
螭鱼
chī yú
螭纽官印和鱼符。古代帝王赐予贵官的两种符信。代指官员。 -
肺鱼
fèi yú
一群与两栖类亲缘关系较密切的硬骨鱼。头部有与口腔相通的内鼻孔。在干涸环境中,鳔能行使肺的功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鳔和鳃都起作用。生活在淡水中。目前全世界仅少数几种,产在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 -
脚鱼
jiǎo/jué yú
即甲鱼。鳖的俗称。 -
腥鱼
xīng yú
生鱼。 -
膊鱼
bó yú
曝干的鱼。 -
良鱼
liáng yú
大鱼。 -
茈鱼
zǐ yú
神话中的鱼名。 -
茹鱼
rú yú
腐臭的鱼。 -
草鱼
cǎo yú
又称“鲩”。鱼纲,鲤科。中国四大家鱼之一。体近似圆筒形,外形似青鱼,但吻较宽,体青黄色,背鳍无硬刺。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故名。体长达1米多,重达35千克以上。 -
虫鱼
chóng yú
1.泛指微小的动物。 2.孔子认为读《诗》可以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汉代古文经学家注释儒家经典﹐注重典章制度及名物的训释﹑考据。后遂以"虫鱼"泛指名物和典章制度。有时含讥其繁琐之意。 3.指训诂考据之学。 -
虾鱼
xiā/há yú
1.亦作"蛤鱼"。 2.鱼名。 -
蛃鱼
bīng yú
即蠹鱼。蛀蚀书籍衣物等的小虫。又称衣鱼。 -
蛇鱼
shé yú
鳗鲡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 -
蛟鱼
jiāo yú
1.传说中的人鱼。蛟﹐通"鲛"。 2.即鲨鱼。蛟﹐通"鲛"。 3.蛟与鱼。 -
蟫鱼
yín/xún yú
衣服﹑书籍中的蛀虫。 -
蠹鱼
dù yú
见〖衣鱼〗。 -
衣鱼
yī/yì yú
1.即蠹鱼。 2.紫服和鱼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及者,帝命赐紫服,同时赐鱼袋,以为恩宠。 -
袍鱼
páo yú
锦袍鱼袋。古代帝王常用作赏赐臣下的礼物。 -
观鱼
guān/guàn yú
见"观渔"。 -
贯鱼
guàn yú
1.《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 2.借指妃嫔媵妾之属。 3.喻有次序。 4.成串的鱼。 5.佩戴鱼袋。 -
豚鱼
tún yú
1.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 2.河豚鱼。 -
豕鱼
shǐ yú
见"豕亥鱼鲁"。 -
豪鱼
háo yú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鱼。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