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蹄” 词语大全
-
候蹄
hòu tí
谓驾车之马发蹄前后相应,整齐有律。 -
凿蹄
záo/zuò tí
1.指钉马掌。 2.指钉上马掌的蹄子。 -
同蹄
tóng/tòng tí
复姓。唐代有同蹄智寿。见《新唐书.孝友传.张琇》。 -
头蹄
tóu/tou tí
指猪﹑牛﹑羊的头部和爪部。 -
奋蹄
fèn tí
振蹄。谓奔驰。 -
奎蹄
kuí tí
1.亦作"奎蹏"。 2.谓股间和蹄边﹐比喻狭小的地方。 -
局蹄
jú tí
偏举一足。 -
忘蹄
wàng tí
犹忘筌。 -
掌蹄
zhǎng tí
钉铁掌于马蹄。 -
攒蹄
zǎn/cuán tí
1.马急驰貌。因前后蹄紧接﹐状如相聚﹐故云。 2.谓四蹄并拢或将人的四肢捆拢。 -
放蹄
fàng tí
谓奋蹄飞驰。 -
朱蹄
zhū tí
1.红色马蹄。 2.借指骏马。 -
枝蹄
zhī/qí tí
歧蹄。 -
涔蹄
cén tí
路上蹄迹中的积水。形容极少的水量。 -
牛蹄
niú tí
牛的蹄子。亦指牛蹄踏出的印迹。喻极其狭小的境地。 -
玄蹄
xuán tí
射帖名。射帖,箭靶子。 -
瘙蹄
sào tí
指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痒难忍的湿疹。 -
碧蹄
bì tí
马蹄。亦借指骑兵或一般部队。 -
穿蹄
chuān tí
马行日久﹐蹄铁磨穿。喻疲惫。 -
筌蹄
quán tí
1.亦作"筌蹏"。《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2.南朝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 -
羊蹄
yáng tí
蓼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黄色。春夏间开淡绿色花。产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可作猪饲料。根可制栲胶;也可入药,能止血、通便、解毒。 -
系蹄
xì/jì tí
一种可以用绳缠住兽足的捕兽工具。 -
花蹄
huā tí
谓蹄之形如花。 -
荃蹄
quán tí
鱼笱和兔网。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筌"。后用"荃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
褭蹄
niǎo tí
见"褭蹏"。 -
豚蹄
tún tí
1.亦作"豚蹏"。 2.猪蹄子。
常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