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第二个字:琴” 词语大全

  • 亡琴 wáng/wú qín
    晋王献之卒,其兄徽之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子敬,献之字。见《晋书.王徽之传》。后因以"亡琴"为悼念亡弟之典实。
  • 人琴 rén qín
    见"人琴俱亡"。
  • 伯琴 bó qín
    见"伯牙琴"。
  • 公琴 gōng qín
    皋陶的坟墓。
  • 凤琴 fèng qín
    即凤凰琴。
  • 击琴 jī qín
    1.琴名。用竹敲击琴弦发声﹐异于用指弹的琴。 2.敲琴。
  • 匏琴 páo qín
    乐器名。隋炀帝时由扶南传入。我国唐时邻国骠国(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亦有这种琴。
  • 口琴 kǒu qín
    一种乐器,一般上面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着铜制的簧,用口吹小孔发出声响。
  • 古琴 gǔ qín
    我国很古就有的一种弦乐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有五根弦,后来增加为七根,沿用到现代。也叫七弦琴。
  • 囊琴 náng/nāng qín
    1.装琴入袋。 2.囊中之琴。
  • 坠琴 zhuì qín
    1.亦称"坠胡"。亦称"坠子"。 2.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
  • 大琴 dà qín
    古代的一种琴。《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郭璞注:"或曰琴大者二十七弦﹐未详长短。"或说二十弦。见郝懿行义疏。
  • 奚琴 xī qín
    拉弦乐器。刳桐木为体﹐置二弦﹐以木杆系马尾擦弦以奏。
  • 孤琴 gū qín
    孤单的琴,亦指独奏的琴声。
  • 宓琴 mì/fú qín
    古琴。相传为宓羲氏所创制,故称。唐赵惟暕《琴书》:"昔者至人伏羲氏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画八卦,削桐为琴。"
  • 嵇琴 jí qín
    1.嵇康所抚之琴。 2.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
  • 弦琴 xián qín
    谓弹琴。
  • 心琴 xīn qín
    犹心弦。
  • 悬琴 xuán qín
    春秋魏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文侯欲烹之,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违之。吾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悟,悬琴于城门以为鉴戒。见汉刘向《说苑.君道》。后以"悬琴"为旌表忠直之典。
  • 扬琴 yáng qín
    一作“洋琴”,也称“蝴蝶琴”、“扇面琴”。击弦类弦鸣乐器。相传源于西亚古亚述、波斯等国,约明末传入中国。音箱木制,扁平,梯形。原张弦八至十档,经改革增至十三至十八档,每档二至四根,用琴竹(竹制双签)击奏。多用于民族乐队。
  • 抚琴 fǔ qín
    〈书〉弹琴。
  • 提琴 tí/dī/dǐ qín
    1.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2.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总称。亦单指小提琴。
  • 援琴 yuán qín
    持琴;弹琴。
  • 播琴 bō qín
    播种。
  • 故琴 gù qín
    古琴。
  • 断琴 duàn qín
    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善鼓琴﹐锺子期为其知音。锺子期亡故﹐伯牙为之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以"断琴"为痛惜知音死亡之典。
  • 斲琴 zhuó qín
    1.亦作"斵琴"。 2.斫木制琴。
  • 木琴 mù qín
    体鸣乐器。以若干由长至短的硬质木条排列在架上,一般与钢琴的黑白键相仿,排为两排。用有球形槌头的小木槌击奏,发音清脆。若在木条之下装设金属共鸣管,则发音更为嘹亮。多用于管弦乐队或独奏。
  • 月琴 yuè qín
    拨弦类弦鸣乐器。因音箱圆如满月而得名。木制。音箱扁平,两面蒙桐木板,中有金属丝弹簧。琴颈短,由琴颈至面板设十品或十二品,今已增至二十四品。张弦三至四根,以拨子弹奏。用以伴奏戏曲、曲艺。在中国民族音乐中,也常用作独奏、合奏乐器。
  • 枕琴 zhěn qín
    枕着琴。形容生活清雅。
  • 柳琴 liǔ qín
    弦乐器,外形像琵琶,比琵琶小,有四根弦。
  • 桂琴 guì qín
    桂木制作的琴。
  • 椎琴 zhuī/chuí qín
    把琴击破。典出《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终身不复鼓琴。"后因以"椎琴"比喻失去知音。
  • 楚琴 chǔ qín
    楚之琴声。
  • 横琴 héng/hèng qín
    谓抚琴,弹琴。
  • 洋琴 yáng qín
    古代从异域传来的一种弹拨弦乐器。
  • 清琴 qīng qín
    音调清雅的琴。
  • 潞琴 lù qín
    明潞简王朱常淓所制的琴。
  • 炕琴 kàng qín
    方言。即炕柜。
  • 爨琴 cuàn qín
    1.谓焚琴为炊。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 牙琴 yá qín
    1.传说春秋时伯牙善弹琴。后因以"牙琴"泛指高手奏琴。 2.指精良的琴。
  • 玉琴 yù qín
    玉饰的琴。亦为琴的美称。
  • 瑟琴 sè qín
    1.瑟与琴。 2.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 3.指夫妻和好。
  • 瑶琴 yáo qín
    用美玉装饰的琴,一种贵重的乐器:瑶琴一曲寄深情。
  • 盘琴 pán qín
    见"盘操"。
  • 破琴 pò qín
    1.毁琴。表示志行高洁。 2.破旧的琴。
  • 祥琴 xiáng qín
    古代丧祭礼,谓亲丧大祥祭日为节哀而弹奏素琴。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又《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郑玄注:"鼓素琴,始存乐也。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孔颖达疏:"大祥之日,得鼓素琴,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
  • 稽琴 jī/qǐ qín
    古乐器名。
  • 竖琴 shù qín
    拨弦类弦鸣乐器。由古代武器弓演变而来。历代形制不一,现代竖琴为1811年法国人埃拉所创制。琴架近似三角形,张弦四十八根,另有调节音高的七个踏板。演奏时坐抱膝前,双手拨奏,音色柔美如行云流水。用于独奏、重奏和管弦乐队。
  • 竹琴 zhú qín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四川﹐是渔鼓(道情)传入四川后发展形成。一般都是一人用渔鼓﹑简板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唱腔分一字板﹑二流板﹑三板等﹐与四川扬琴相同﹐但在润腔手法上有异。曲词由散文﹑韵文交织组成。
  • 素琴 sù qín
    不加装饰的琴。
  • 緑琴 lǜ/lù qín
    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 胡琴 hú qín
    (~儿)弦乐器,在竹弓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有京胡、二胡等。
  • 舜琴 shùn qín
    五弦琴。相传为舜为创﹐故云。
  • 蜀琴 shǔ qín
    汉蜀郡司马相如所用的琴。相传相如工琴﹐故名。亦泛指蜀中所制的琴。
  • 袖琴 xiù qín
    可置于怀袖中的琴。极言其小。
  • 诗琴 shī qín
    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
  • 调琴 tiáo/diào qín
    弹琴。